編按:《客新聞》與《MyGoPen》合作反詐騙,將提供「事實查核」、「詐騙破解」等相關新聞訊息,本篇文章由《MyGoPen》提供,若疑似遭到詐騙,仍有疑問可撥打「165」反詐騙專線。
你可以先知道:
(1)內關穴、勞宮穴、神門穴都與心臟有關,按摩這些穴位有助氣血循環,但誇大說成按了會痛是「中間有堵住、推開預防心肌梗塞」、影射通血管等不精確的說法,易生誤導。
(2)傳言說「穴道在皮下大概 0.5 公分的地方」,但專家表示按摩穴位的深度與角度、面積、力量等有關,而針灸穴位的深淺問題更是近代中醫科學化的重大成就,絕非單一絕對數字可以一概而論。
預防心肌梗塞的急救穴位?
原始謠傳版本:
寒流將至 預防心肌梗塞的急救穴位
主要流傳這段影片並在社群平台流傳:
查證解釋:
按摩穴位當作是保養 有助改善循環
MyGoPen 致電諮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內科醫師黃建榮,他表示傳言影片提到的內關、勞宮、神門三個穴位,其中「內關穴」位於心包經上,按摩心包經上的穴位可以為心臟補氣血,而「勞宮穴」屬於手厥陰心包經,該經脈主治胸腔、心臟等,能保護心臟;而「神門穴」屬於手少陰心經,與心臟、心神有關,從上述經脈的名稱就能知道,這些穴位和「心」有關,穴位經絡的循行都經過心臟,所以對於緩解心臟的症狀或疾病是有幫助的,黃建榮引述曾任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院院長、現為台灣灸療學會理事長孫茂峰曾經公開衛教的內容,「保養心血管,可以按壓膻中穴、內關穴和神門穴」。黃建榮表示,中醫講究經絡血氣,這些穴位當中,例如膻中穴很接近心臟,其他穴位也都位於心經、心包經,按壓、刺激穴位的反射是可以促進血液循環,並改善心臟病症。
影射按摩穴位通血管 推論過頭
但黃建榮強調,上述衛教也提到「研究顯示按壓這 3 個穴位,再配合藥物治療,有助於降低心房顫動患者的心跳次數、改善血壓,改善心律不整、心悸」,也就是說「保養心血管、改善心悸」有相關研究證實,但傳言所說的「按穴道,心臟好的人是不會痛的」、「心臟不好、中間有地方堵住…..會痛,就把它推開」,傳言影射按摩穴位通血管,甚至還講「穴位會痛…..把它推開、預防心肌梗塞」,黃建榮直言這樣的說法「延伸太多、推論過頭」,學者提出心悸的說法有其學理論據,但導致心肌梗塞的原因是血管阻塞,與高血脂、血管斑塊沉積導致血管管徑逐漸狹窄有關,傳言卻影射說成按摩穴位通血管、降血脂,除非提出有力的學術研究證明,否則不應妄自誇飾。
心肌梗塞發作時應搶救 按穴位沒意義
黃建榮特別提醒,心肌梗塞發作時的幾分鐘內,是和時間分秒賽跑、搶救人命的關鍵,一定要遵照西醫的搶救步驟和治療,相關穴位的刺激只適用在急性期過後、病症已緩解之後,把經絡穴位按摩的刺激當作平日保養。
穴位深淺不能一概而論 深度是近代中醫重大進展
傳言提到「不要只按到皮,穴道在皮下大概 0.5 公分的地方,要按到比較深的地方」,黃建榮表示,傳言 0.5 公分的說法「只是隨便說說」,按多深與施作的角度、面積、力量都有關,無法以絕對數字的公分數一概而論,以針灸為例,穴位的「得氣深度」與治療效果有關,但如果針灸太深、超過「安全深度」則可能造成氣胸或臟器受損等問題,更遑論每個人胖瘦、體表脂肪厚度不同,黃建榮強調,不管是針灸或是按摩穴道,達到「痠麻脹痛」的刺激感覺,才是中醫認為的合理範圍。
結論
不管是傳言提到的「內關穴」、「勞宮穴」、「神門穴」,或是中醫界學者也提過的膻中穴等等,都與心臟有關,按摩這些穴位可以促進血液循環、保養心血管,但傳言說「中間有地方堵住、穴位按了會痛」、「通則不痛」等,影射按摩穴位能通血管的說法,專家認為有擴大解釋、過度延伸之嫌,易造成民眾誤解。
專家解釋 0.5 公分之說「只是隨便說說」。不管是古代中醫典籍、或是近代兩岸推出的針灸專書,對針灸穴位的深度都莫衷一是,直到 1990 年代臺灣中醫界開始結合西醫解剖學、斷層掃描等,才使針灸深度的療效性、安全性大幅提高,傳言雖然只是按摩穴位並非針灸穴位,但從針灸深度科學化的劃時代研究進展,就能推知穴位深度絕非「穴道在皮下 0.5 公分」這麼簡單一句話而已。
衛教資源:
國健署 –
心血管疾病預防照護指引
預防心血管疾病海報
諮詢專家: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 中興院區中醫內科醫師 – 黃建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