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客新聞》與《MyGoPen》合作反詐騙,將提供「事實查核」、「詐騙破解」等相關新聞訊息,本篇文章由《MyGoPen》提供,若疑似遭到詐騙,仍有疑問可撥打「165」反詐騙專線。
你可以先知道:
(1)傳言說「老祖宗很有智慧,獲得益生菌最好的就是鹹菜」,但專家表示,醃漬食物鈉含量太高,不但現代人吃得比古人還要更鹹,臺灣歷次營養調查也顯示國人超標,「完全不需要」為了益生菌而吃醃漬食物。
(2)古人醃漬食物主要是為了延長食物保存時間、而非益生菌,但臺灣一年四季都有豐富蔬果,不存在吃醃漬食物的必要性。
吃鹹菜醃菜補充益生菌?解決腸道問題?
原始謠傳版本:
补充益生菌解决你肠道问题#益生菌 #肠道健康 #健康飲食
主要流傳這段影片
並在社群平台流傳:
查證解釋:
古人不得已醃漬 現代人應避免
傳言提到「老祖宗的智慧」、「以前人要獲得益生菌,最好的渠道就是鹹菜」。MyGoPen 致電諮詢臺安醫院營養師孫榕,她表示現代人「完全不需要」為了益生菌而吃醃漬食物,古人醃漬食物主要原因包括缺乏低溫保存設備、延長食物保存時間等,醃漬的食物雖然有益生菌,但同時「鈉」含量也非常高,建議購買產品前先看食品背後的營養標示、避免高鈉的配方,或自行在家醃漬、可以控制鹽分多寡;至於益生菌建議從優酪乳、優格、納豆、味噌、起司等食物中攝取即可。傳言「吃鹹菜獲得益生菌」的說法為錯誤的作法。
臺灣一年四季有新鮮蔬菜
孫榕強調,臺灣一年四季都有豐富多樣的蔬果,不需要在冬天為了吃到膳食纖維而吃醃菜,建議以天然的蔬菜、水果、全榖雜糧類、黃豆及其製品來補充膳食纖維;如果偶爾為了口味而吃醃漬食物,也提醒民眾任何醃漬食物都需要控制「份量」,建議搭配「天然原型食物」,飲食越多元、攝取到的營養素就越豐富。
補充益生菌吃優酪乳、優格、味噌
國健署於《減鹽秘笈手冊》宣導中曾提到,「在醃漬食物前,若鹽的濃度不斷增加,醃漬物內的水分便會減少,這樣的環境使微生物難以生長、繁殖,於是便可使食物達到防腐、長時間保存的目的」,而衛生福利部建議,成人每日鈉總攝取量不要超過 2400 毫克,相當於 1 茶匙、也就是 6 公克的食鹽,「每日鈉的總攝取量 = 天然食物中鈉含量 + 加工食品與人工調味品中的鈉含量」,但日常飲食中隱藏很多鹽分:
(1)麵線類的加工食品:製作麵線加入鹽,可以增加麵筋韌性與彈性,更賦予麵條鹹味、防止發黴等功用。
(2)調味料:例如醬油、沙茶醤、蕃茄醬等。
(3)醃漬或加工食品,如:榨菜、筍乾、香腸、肉乾、鹹蛋、肉丸、火鍋餃類,製作過程中都需要添加含鈉量高的鹼、蘇打發粉或鹽。
(4)零食:洋芋片、玉米脆片、鹹酥捲餅、爆米花和堅果類等點心,常常添加大量的鹽,應謹慎食用。
(5)加工蔬果汁:大多摻有鹽調味,建議儘量選擇天然不添加人工調味的蔬果汁。
(6)湯:許多人都愛喝湯,但口味過鹹或是過於鮮甜的湯,可能會讓人不知不覺喝到許多鹽、味精或是其他含鈉的鮮味調味料。
(7)速食麵調味包:酌量使用,依照個人口味需求、儘量從 3 分之 1 的調味包開始酌量減少使用。
(8)外食:燙青菜少放肉燥或是醬油膏、或烹調不加味精等,外食點菜時,少選醃、燻、醬、滷、漬等方式烹調的菜色。泡菜鈉含量驚人 國人已經吃太鹹
傳言提到德國、四川、湖南、韓國等各地都有醃菜、鹹菜。MyGoPen 查詢具代表性的公開資料,根據食藥署「食品營養成分資料庫」,每百公克的「台式泡菜」含有 330 毫克的鈉,而「韓式泡菜」則高達 487 毫克,「黃金泡菜」497 毫克,而衛福部的高血壓宣導中也提到,歷次國民營養健康狀況變遷調查,也顯示各年齡層民眾的鈉攝取量都已超過每日建議量,其中國中、高中以及 19 到 30 歲男性每日鈉總攝取量甚至達建議值的 2 倍以上。
而根據農業部「食農教育資訊整合平臺」的 「冬季生產作物」宣導,台灣冬季代表的蔬菜作物包括:白蘿蔔、山藥、青花菜,以及甘藍、結球白菜(包心白、山東白菜、大白菜)、結球萵苣(美生菜、球萵苣)、花椰菜、洋蔥、青蔥、蕹菜 、萵苣、紫心甘薯等。
結論
總結而言,傳言說「醃漬蔬菜是老祖宗的智慧」、「以前人靠鹹菜獲得益生菌」,傳言益生菌的說法忽略了古代缺乏低溫設備,所以古人必須靠醃漬技術、讓食物脫水以延長食物保存時間的現實問題,有了醃漬技術古人才能在不同季節吃到缺乏的食物,例如入冬前就將蔬菜醃漬發酵、整個冬天仍有蔬菜可吃,但現代低溫設備發達、且臺灣地處亞熱帶,一年四季都有豐富蔬果。
傳言「老祖宗補益生菌,老蘿蔔乾、醃鹹菜、泡菜,發酵的益生菌就很豐富」。但專家及國健署都表示,醃漬食物鈉含量太高,補充益生菌並不需要靠吃屬於加工食品的醃漬食物,優酪乳、優格、味噌等才是較佳的益生菌來源。
衛教資源:
諮詢專家:
臺安醫院 營養師 – 孫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