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客新聞》與《MyGoPen》合作反詐騙,將提供「事實查核」、「詐騙破解」等相關新聞訊息,本篇文章由《MyGoPen》提供,若疑似遭到詐騙,仍有疑問可撥打「165」反詐騙專線。
你可以先知道:
(1)傳言所說的橋弓,正式名稱為「胸鎖乳突肌」,橋弓中間的「橋弓穴」並未在台灣官方公開衛教的官版「高血壓中醫預防與保健手冊」中,該手冊列舉 31 個相關穴位、並無出現橋弓穴,傳言說法錯誤。
(2)橋弓上端的「翳風穴」雖出現於官方衛教的 31 個穴位中,但傳言不講整體經脈觀念,只提單一局部,傳言說法易誤導。
(3)專家指出「頸前三角區」有多條動脈經過,不當按壓會造成急性心血管風險,按摩推揉捏壓等手法,都應避開頸前危險三角區。
百度指稱「橋弓穴」位於人體頸動脈竇的部位。臺灣的專家指出,壓迫頸動脈竇會使副交感神經促使迷走神經放電,進而造成心跳變慢、血壓下降的副作用,傳言的說法等於是把副作用當作治療,這樣的做法存在高度風險,提醒民眾不要輕信網路謠言、偏方,以免按摩穴位降血壓效果有限,反而增加其他更嚴重健康問題的風險。
按壓穴位降血壓不用再吃藥?
原始謠傳版本:
高血壓 別再吃降壓藥了
主要流傳這段影片
並在社群平台流傳:
查證解釋:
「胸鎖乳突肌」的穴位非高血壓主要穴位
傳言提到「脖子側擰有一條筋,三個手指從上往下推、叫做推橋弓」、「降血壓特別的好用」。MyGoPen 致電諮詢中醫師張家蓓,她表示影片中所說的「橋弓」,其實就是「胸鎖乳突肌」,從鎖骨延伸到耳後,「胸鎖乳突肌」上的穴位包括頸前中線的「天突穴」與咳嗽有關,鎖骨的「俞府穴」可改善胸悶胸痛,耳後的「翳風穴」主要為疏肝理氣、改善失眠,這些穴位都和血壓沒有關係。
張家蓓指出,「橋弓穴」位於「胸鎖乳突肌」的中間,傳言影片為簡體字、中國網路上查得到一些橋弓穴與降血壓有關的說法,但根據根據衛福部中醫藥司官網「醫藥知識區」所登載、由中醫師公會全聯會發行的「高血壓中醫預防與保健手冊」,其中提到預防高血壓的經脈超過 13 組、至少 31 個穴位,其中並無「橋弓穴」,傳言說法錯誤;此外,位於「胸鎖乳突肌」上端的「翳風穴」含括在 31 個穴位中,但傳言不說整體經脈觀念,只強調「推橋弓」單一部位,傳言說法易誤導。
張家蓓指出,有些病患血壓飆高時,會有肩頸僵硬的症狀,這時候按摩「胸鎖乳突肌」能有緩解肌肉僵硬的效果,但是不能因此說成降血壓,頂多就是「對於緩解高血壓所造成的肩頸僵硬有緩解效果」。
高血壓是慢性病 致病時間長、治病也很花時間
張家蓓強調,人體血壓上升有太多因素,腎上腺素分泌、吃太鹹、情緒、抽菸喝酒、不運動、天氣變冷等,慢性病之所以會叫做慢性病,都是日積月累、幾十年的累積,不可能怎樣每天推一推幾分鐘,幾個禮拜、幾個月之後高血壓就會好,而且高血壓不但是慢性病、甚至是現代人的八大慢性病之一,由上述危險因子可知每個人的病因未必相同、辯證論治也不同,傳言全部都說「推橋弓」,傳言說法易誤導。
高血壓成因多 辨證論治每人不同
張家蓓提醒,高血壓往往沒有症狀、所以有「沉默殺手」的稱號,包括衛福部中醫藥司、食藥署、國健署等單位,都不斷宣導提醒病患,進行包括飲食、運動或是其他任何改善動作時,都不能中斷原本的正規治療,或甚至逕行停藥,吃西藥都還得天天吃,甚至不止一天一次、一天不只一種,吃藥吃成這樣都未必能保證降血壓效果,但傳言卻說「堅持去做一定能夠降血壓」,傳言說法錯誤。
張家蓓也提醒民眾,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有「共病」效果,如果高血壓病患合併有高血脂,而頸動脈因膽固醇等物質沉積血管壁、造成管徑狹窄,初期通常不會有明顯症狀而沒有警覺,但如果這時候又不當推揉、按摩,過度刺激可能造成頭昏、暈眩,嚴重的甚至造成頸動脈血管壁上不穩定的「斑塊」破裂或斷裂,引發血栓、腦中風等等。
結論
總結而言,根據官方公布、有關高血壓的穴位,高達 31 個穴位,只有極少數、例如「翳風穴」是位於傳言所說的「胸鎖乳突肌」上,傳言不提整體經脈、穴位的概念,卻只說「推橋弓」,只提單一局部、且標新立異的說法,傳言說法部分錯誤、部分易誤導。
衛教資源:
衛福部 中醫藥司 – 高血壓中醫預防與保健手冊
諮詢專家:
康華中醫診所院長 – 張家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