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慶中/綜合報導】一項最新的長期調查發現,隨著人類不斷將生態系統推向崩潰的邊緣,全球野生動物數量在50年內已下降了73%,減少的趨勢已無法回頭,大自然正在崩壞中。

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與倫敦動物學會(ZSL)上周四(10日)公布了2年一度的《地球生命力》(Living Planet,暫譯)報告,在過去的半個世紀以來,受監測的野生動物族群數量平均銳減了73%,其中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區的野生動物數量平均下降幅度最大,高達95%。其次是非洲(76%)和亞太地區(60%)。自1970年以來,歐洲和北美的下降數字相對較低,分別為35%和39%。

此調查是以《地球生命力指數》(Living Planet Index)為標準,由全球世界各地5495種哺乳動物、鳥類、魚類、兩棲類和爬行動物物種近3.5萬個族群趨勢進行統計,是全球野生動物族群狀況的主要指標。但近年來,此指標正因高估野生動物數量而受到批評。

2024《地球生命力》報告。翻攝自WWF官方網站

《The Guardian》報導,這份報告在下周即將在哥倫比亞卡利(Cali)召開的「2024年第16屆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COP16,2024 United Nations Biodiversity Conference)前率先公開。COP16主席兼哥倫比亞環境部長穆哈瑪(Susana Muhamad)表示:「我們必須傾聽科學並採取行動,以避免大自然的崩潰。在全球範圍內,現在已經到了無可挽回的地步,並對地球的維生系統產生不可逆的影響。我們看著森林被砍伐、自然生態系統轉變、土地密集利用和氣候變遷帶來的影響。世界正在目睹珊瑚礁大規模白化、熱帶森林消失、極地冰蓋崩塌以及水循環的嚴重變化,而水循環是我們星球上生命的基礎」。

全球野生動物族群減少趨勢。翻攝自WWF官方網站

WWF英國分會科學與保育總監巴雷特(Mike Barrett)表示,隨著農業與工業邊界的擴大,土地利用的變化是造成野生動物數量下降的最重要驅動因素,這往往以犧牲熱帶雨林等關鍵的生態系統作為代價,而英國等已開發國家持續進口種植在野生生態系統中的糧食和牲畜飼料,更加速了破壞,「我們得到的數據顯示,這種損失是由自然棲息地的破碎造成的。我們透過這些數字看到的是,我們的自然生態系統正在發生更深刻的變化,正在失去抵禦外部衝擊和變化的能力。我們現在正在將氣候變遷帶來的傷害疊加在這些已經退化的棲息地上。我參與撰寫這份報告已經有10年了,這不是件容易的事,特別是結果讓我非常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