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版】
布農族古老豆重返家庭菜園展登場 推3體驗小旅行
【鍾瑾瑜/桃園楊梅四縣腔】林業署與慈心基金會走入花蓮縣卓溪鄉卓清村6年多來,與布農族人攜手重拾30餘種古老豆類、穀物在彼桑拉返(家庭菜園)栽種,即日起在保育小站展出,有3條旅行路線可走入部落體驗。
在南安部落頭目賴金德帶引族人向祖靈祈福後,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攜手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召開記者會,宣布「走進彼桑拉返—布農里山」特展即日起到20日,在台北市大安區金山南路二段203巷22、24號「保育小站」展出,呼籲民眾把握期間前往看展。
現場不僅展示重新栽種的古老豆類、穀物,還有部落族人用拼布手藝呈現在地森林、耕地鑲嵌而成的里山布畫。「看」靜態展不過癮的人,慈心基金會說,特展結束後,11月移展回卓溪鄉的部落,已規劃出南安、清水、卓樂等3條小旅行路線,要帶引民眾走進部落,親身體驗與生態共生共好的美好生活及饗宴原民原型美食。
林業署花蓮分署分署長黃群策說,當與慈心基金會走入卓清村映入眼簾的那一幕,就知道這是作為振興部落經濟的典範,計畫從民國107年起迄今,陸續盤點了30餘種古老豆類與穀物品種,重返布農族語Tina(女性長輩)的Pisanglavan(讀音:彼桑拉返,意即家庭菜園)栽種。
一名布農族Tina分享重拾栽種在地穀物的小米時,鳥兒會來啄食的無奈,不過她是笑著說:「還要跟小鳥分享,很不容易」,不過也種了數十種了。坐她一旁的下一代「接傳人」說,自己並不懂栽種,就跟著媽媽、長輩們邊問邊做邊學,加上外界資源投入,已成大家庭。
慈心基金會說,迄今約有8名接傳人繼承古老豆類、穀物的栽種。黃群策說,栽種豆類同時可以固氮修復土地,透過輪作、混作,生產也保存了布農族的智慧,強化了社區韌性,且當地不僅有台灣黑熊現蹤,可見台灣特有種「菊池氏細鯽」淡水魚,與生態共生共榮。
慈心基金會執行長蘇慕容說,世界名畫、名曲因為保存、傳唱得以流傳下來,保存部落的智慧是所有人的責任。前述布農族「接傳人」也說,有學者建議部落將收成的穀物做成產品,她很感謝。
林業署署長林華慶接著說,適合在地生長的作物恢復栽種、收成,不僅會是萬一面對糧食危機的救命作物,進一步結合部落生態、古老豆類及穀物,規劃成小旅行、製成餐飲等,創造了新價值。(中央社)
【客文版】
布農族古老豆重轉家庭菜園展覽登場 推出3隻體驗旅行
林業署摎慈心基金會到花蓮縣卓溪鄉卓清村6年零來,同布農族人共下在彼桑拉返(就係家庭菜園)重新種30零款古老豆、穀物,這下開始在保育小站展出,有3條旅行路線做得行入部落體驗。
在南安部落个頭目賴金德帶等族人向祖靈祈福過後,農業部林業摎自然保育署同慈心有機農業發展基金會召開記者會,宣布「行入彼桑拉返—布農里山」特展這下開始到9月20號,在台北市大安區金山南路二段203巷22摎24號个「保育小站」展出,呼籲鄉親愛把扼時間去看展覽。
現場毋單凈有重新栽種个古老豆、穀物,還有部落族人用拼布手藝表現在地森林、耕地做出个里山布畫。毋單淨「看」个展覽,慈心基金會講,特展結束以後,11月个時節會摎展覽徙轉卓溪鄉个部落,還過規劃南安、清水、卓樂這兜地方3條个旅行路線,愛分鄉親來到部落,親身體驗生態共生共好个美好生活同享受原住民个美食。
林業署花蓮分署分署長黃群策講,看著基金會行入卓清村該下,就知了佢兜係振興部落經濟个典範,計畫對民國107年開始到今,陸續整理了30零款个古老豆摎穀物品種,重新轉到布農族語Tina个Pisanglavan(意思就係婦人家个家庭菜園)來種。
一個布農族个婦人家分享重新種在地穀物小米个時節,因為鳥仔會來食,佢乜無奈何,毋過佢笑等講:「還係愛摎鳥仔分享,這當無簡單」,毋過佢乜種了幾下十種了。坐佢邊脣个下一代个「傳人」講,自家毋知仰般種豆仔,故所就跈著阿姆摎世大人,用問等來做等來个方式學習,還打幫有外界个資源,這下大家就像一個大家庭樣仔。
慈心基金會講,到今差毋多有8儕傳人會繼續來種古老豆、穀物。黃群策講,種豆仔做得固氮修復土地,透過輪等來種、合共下種,恁樣个方式保存了布農族个智慧,還加強社區个韌性,另外,當地還有台灣烏熊出現,做得看著台灣特有種「細鯽仔」,做得講係摎生態共生共榮。
慈心基金會執行長蘇慕容表示,世界有名个畫作摎歌曲,都因為有保存、有人唱,故所做得流傳下來,保存部落个智慧係所有人个責任。布農族个「傳人」乜講,有學者建議部落摎收成个穀物做成產品,佢對這當感謝。
林業署署長林華慶乜講,適合在地生長个作物恢復栽種、收成,毋單淨係面對糧食危機个救命作物,乜結合了部落个生態還有古老豆摎穀物,來規劃旅行、變成料理這兜,做得創造新个價值。
|網路收聽|
▹講客廣播電臺官網|https://pse.is/R8RU8
▹講客廣播電臺APP|
(Android連結:https://reurl.cc/8GWlXd)
(IOS連結:https://reurl.cc/O1pb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