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國家地理雜誌》台灣攝影大賽今年首設「星空組」,吸引741件作品參賽,足見台灣在天文攝影領域的潛力。星景類別中,冠軍作品是一張單次曝光的照片,捕捉到一顆明亮的彗星和閃電。此外今年也恢復鳥類攝影投件,參賽者皆簽署鳥類生態攝影十大準則,包括不捕捉、不驚擾等。
2024國家地理雜誌台灣攝影大賽共徵集1萬205件作品,相較2023年總徵件數成長近一倍。賽事分為6組別,包括人物、地方、自然、星空、生態環境、青少年。首次開辦的「星空組」又分成星景、深空、太陽系3項目,共吸引741件作品參賽,拓展天文攝影發表平台。
《國家地理雜誌》總編輯李永適表示,台灣擁有優越的天文攝影環境和國際認證的暗空公園,但一直缺乏大型天文攝影比賽。希望這次新設的天文攝影類別,能為天文攝影愛好者提供展示平台,並提升公眾對星空美麗及光害防治的認識。經過2年多的籌畫,今年首次舉辦「星空組」徵件,獲得廣泛支持。此次大賽圓滿完成,很高興看見參賽件數增加,且作品整體水準提高,有信心將此賽事持續下去。
今年大賽評審由國家地理著名生態攝影師雷曼(Tim Laman)、環境紀錄片導演柯金源、《國家地理雜誌》特約攝影師陳郁文,以及《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版總編輯李永適共同擔任。星空組評審有國際星空攝影名師塔弗雷希(Babak Tafreshi)、香港星攝名師不動明王(Vincent Cheng),以及中央研究院天文所博士王為豪。
在星景類別中,評審更傾向選擇自然紀實的影像。塔弗雷希表示,今年冠軍作品是一張單次曝光的照片,捕捉到一顆明亮的彗星和閃電,「這是一個獨特的瞬間,即使照片在技術上有些許瑕疵,如曝光過度的雲層,但在紀實攝影中,這種瞬間的記錄比技術上的完美更為重要。」
此外,鑑於去年媒體揭露的拍鳥產業鏈問題,去年大賽曾暫停鳥類攝影徵件。今年大賽除恢復鳥類攝影收件,也要求參賽者需簽署友善拍攝的「鳥類生態攝影十大準則」,包含不隨意散布稀有鳥類棲息位置、不捕捉或綑綁、不驚擾、不餵食、不播放鳥音等。這次參賽者簽署倫理聲明後,不僅沒有發現存在違反規範疑慮的作品,鳥類攝影水準也大幅提昇,表示自然保育理念有成功傳遞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