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維安(國立陽明交通大學榮譽教授)、林本炫(國立聯合大學客家研究學院教授)
最近一段時間,在客家文化相關的臉書或其他社群媒體的群組中,相當多客家鄉親、客家或非客家的學者,發言討論「台語」的內涵和他的意義。事情應該稍微回到沒多久以前,號稱A I教父的黃仁勳,在公開場合秀了他的「台語」,進而帶來立法委員在國會殿堂,質詢要求教育部將「閩南語語言能力認證考試」,正名為「臺灣台語語言能力認證考試」。也就是說,要把閩南語「正名」為「臺灣台語」,有些報導更是直接說要把「閩南語」正名為「台語」。[註1]
這些發展引起客家鄉親以及客家學者的憂心。2024年7月27日在文化部舉辦,「臺灣台語北區論壇」會場外,[註2]中央大學客家學院榮譽教授羅肇錦、台大中文系退休教授梁榮茂與60多名客家鄉親到場手舉「語言平權」、「無參詳、無民主」、「客語=國語,請同亻厓講客話」等標語。其中羅肇錦教授、梁榮茂教授及邱榮舉教授,都是1988年還我母語大遊行的主角,這件事情值得在客家運動的系列討論中加以討論。
接下來我們將分成兩部分跟大家分享,首先是針對抗議的現場及抗議團體的主張做一些介紹,主要是引用謝國玄的專文;其次分享與抗議團體不同的觀點,特別是引用邱一帆先生的看法,最後是由主持人跟大家分享自己的觀點。
抗議臺灣閩南語改稱為臺灣台語
抗議當日的「公民陳情暨抗議書」上面載明:「抗議文化部舉辦之國家語言發展會議分區論壇摒除客語及原住民語成為流浪兒」。
依據謝國玄在「客新聞」的報導,羅肇錦教授為代表的團隊,當天的抗議包括兩件事情:一是抗議文化部將(臺灣)閩南語改稱「臺灣台語」,其二是抗議國家語言發展會議分區論壇,摒除客語及原住民族語。關於後者,文化部在接受陳情書之前,已承諾將加開客語和原住民語相關的分區論壇。
從法規的內容來看,2019年公告的「國家語言發展法」第三條規定,國家語言是指「臺灣各固有族群使用之自然語言及臺灣手語」。行政院於2022年8月進一步核定文化部提議,請各機關於相關文書資料,應參酌使用「臺灣原住民族語、臺灣客語、臺灣台語、馬祖語、臺灣手語」等名稱。從這裡來看,臺灣台語所對應的應該就是臺灣閩南語。從抗議事件的內容來看,抗議的對象這個時候就已經出現,爭論點是「臺灣台語」的內涵。
主張閩南語就是(臺灣)台語的團體,認為「名從主人」及「約定俗成」,表示臺灣社會多數人都以「台語」指稱閩南語,且講閩南語的族群也認為自己講的話叫台語,以「台語」取代「閩南語」的稱謂名正言順;客家團體及原住民團體,則認為「臺灣話」係指臺灣各族群的母語,且從歷史脈絡來看,日治時期「臺灣語」就包含了各族群語言,國家語言應是各族群語言平等、都是台語,不應再獨尊「閩南語」為台語。
羅肇錦主張民間要怎麼稱呼語言是一回事,「但國家的公文將閩南語稱為臺灣台語,是非常不適當的。把閩南語改成台語,再加上臺灣,成為『臺灣台語』,對客家族群而言,這是『不褡不膝』。羅教授進一步主張客語就是台語,閩南語也是台語,原住民語也是台語,將閩南語獨尊為台語,這是客家人無法接受的。羅教授在這裡並沒有反對閩南人稱呼自己的語言為台語,他不贊成的是國家的公文將閩南語稱為臺灣台語。
當日抗議結束之後,還有後續的「族群平等、語言平權」公民運動的連署。基本上還是主張「臺灣台語」應包含「閩南語、客家語、原住民族語、閩東語、臺灣手語」,這個活動目前還在進行中。這個連署的教戰手冊裡面,指出「臺灣台語,沒有討論、沒有民主」,此外還特別說明:「我與Ho-Lo人為友,但拒絕沙文主義者」,羅肇錦教授認為教育部強推臺灣台語名稱用於官方文書,有造成單一強勢語言獨霸的危機。他憂心會帶來客語式微的重現,其「族群平等,語言平權」主張,最主要是「反對單一語言霸權」。
客家界的不同主張
邱一帆的不同看法,認為每一個族群有為自己語言命名的權利,客家人不喜歡自己的語言受到壓迫,主張語言平權,應該也要尊重Hoklo人語言命名的權利。並且,「臺灣台語」只是一個名,並沒有不准客家人講客語,這和當年華語被獨尊為「國語」,不准閩南人和客家人說自己母語,情況並不一樣,不必過度擔憂。再者,「閩南語」這個稱呼,是早年國語政權強加在Hoklo人的語言稱呼,Hoklo人並不喜歡,不需要強迫Hoklo人繼續接受這個稱呼。
閩、客語言經驗的文化記憶
客家人並無「Hoklo話是台灣話」的語言經驗。基於語言經驗的客家文化,有其獨特性,因此一些客家人對於閩南話稱為台語或台灣話,頗有微詞。先不要從政治的角度來看待,在我個人的客家語言記憶裡,台灣人的語言稱為台灣話或台語是日常知識,Hoklo人的話是Hoklo話,在客家語言經驗中,基本上不會將其稱為台灣話或台語。相同的,客家語言中似乎也缺乏將從福建南部到台灣的居民及語言,稱為閩南人、閩南話(幾乎沒有這些詞的客家話發音),唯有在用華語發音時,才會這樣稱。因此從客家話的角度,台灣人、台灣話應該是通稱,由某一個族群獨占並不合宜,特別是由公部門來加持,使其成為某一個族群語言專屬的稱呼,則更加無法從客家族群的語言經驗中得到合理性。
換位思考,閩南人、Hoklo人也有自己的語言記憶。一些Hoklo朋友告知,他們老一輩(75歲以上)的從小自稱「台灣人」(語族),稱呼自己的語言為「台灣話」,年輕世代則稱自己的語言為「台語」,在語族分類上,他們是Hoklo人或台語人。因為「台灣人」已轉變成指稱「在台灣生活的各族群人士」。另外,Hoklo人不稱呼自己為「閩南人」,更不會(或不喜)稱自己的話為「閩南話」。近年來Hoklo人自稱其語言為「台語」已是日常生活知識,這是他們的語言經驗。
兩個族群的語言使用記憶相遇之後,各有堅持,客家委員會和羅肇錦教授都尊重族群有權利命名自己的語言。 在各自有權利稱呼自己的語言之後, 官方文書的使用,如何訂出一個大「標準」?一時之間似乎還難找到公約數。
羅肇錦教授和邱一帆先生兩種不同主張,共同的基礎是語言平權,反對語言霸權。客家人和Hoklo人早年都曾經遭受華語霸權的壓迫,而Hoklo人的語言被稱為「閩南語」,至今還受到壓迫,亟欲擺脫這一壓迫。在本土意識興起之後,客家人曾有在某些場合被強迫說Hoklo話的不愉快經驗。客家鄉親擔心閩南語被官方正式改名為「臺灣台語」後,台語霸權可能取代華語霸權。而行政院接受語言學家的建議,稱「臺灣台語」、「臺灣客語」、「臺灣原住民族語」,前面都有「臺灣」兩字,可以理解成大家都是「臺灣話」。期許未來的臺灣,實現語言平權,沒有任何一個語言獨尊霸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註1] 此處我們把台語、正名放在「」, 表示「台語」、「正名」的意涵在本文的脈絡中需要加以討論。有一點像「放入括弧」的方法論那樣的意義。
[註2] 「北區論壇」是「2024第二屆國家語言發展會議」的會前會,目的是在探討我國面臨傳承危機國家語言之發展狀況。
點我線上收聽《客座教授!安烈炫》
您還可以透過以下平台隨選收聽:
Apple Podcast ▶️https://reurl.cc/yLy3bl
Spotify ▶️https://reurl.cc/Dj1VpN
SoundOn ▶️https://reurl.cc/Gj9o2D
KKBOX ▶️https://reurl.cc/Wx5kK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