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簡敏希

聊新社、東勢、石岡地區的歷史與人文風情,談生活瑣事及客家文學,分享音樂、拉奏小提琴,講客廣播電臺《大埔風情DO RE MI》節目內容包羅萬象,主持人羅雅昕是臺中新社的客家人,至今主持資歷超過三年。2023年才從大學畢業的她,曾在許多網路媒體上亮相,因為當年,她是「全國首例」透過特殊選才的方式,憑客語專長進入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的學生。

羅雅昕說她出身在客語家庭,母親是薪傳師,從小在媽媽的指導下參加客家語文競賽,現在的正職是於臺中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裡上班。一路來她一直在客家領域,從未想過要離開或中途離席,因為「當你進到客家領域之後,就會發現可以從中去發展更多的可能,所以我並不會覺得窄化了我自己的道路。」

羅雅昕從小在媽媽的栽培下,參加許多客家語文競賽。羅雅昕提供

學母語有助於學三語、四語、五語……

羅雅昕偶爾會邀請姊姊擔任廣播節目來賓,此外,兩姊妹還一起在Podcast開設《大埔台客大聲講客》的頻道,分享生活大小事和學習語言的經驗,集數名稱會附上華客雙語翻譯。羅雅昕驕傲地提起姊姊會講客語、閩南語、英文、越南語、泰語和韓語,現在能用越南語流利地與當地人溝通,只是「錄節目時就會發現姊姊有一個越南腔,越式客語。」

她因為陪姊姊看泰國影集而喜歡上泰國,進而開始學泰文,姊姊則是被妹妹影響,開始學越南語。羅雅昕分享自己在高中時,選修越南語,還因此免費被招待去越南玩五天,她笑著說:「這部分我就要炫耀了,我那時候學得很快又很好,得到班上越南語第一名。」

姊妹倆曾在節目中聊起語言這件事,一致認為會講客語能加快其他語言的學習,例如客語中有許多「ng」的音,一般人較難抓到發音的部位,但若能發音標準,則可更準確地找到其他語言的發聲方式,剩下的就是多看、多聽、多練習了。

她認為在雙語政策下,很多家長會想跟著孩子一起學外語或其他才藝,其實家長也能陪小孩共同學客語,「客家文化是可以讓全家人一起學習、成長的。」

當姊姊的小跟屁蟲一起學習

她說兒時自己膽子小,跟著姊姊進入東勢國小讀音樂班,學了小提琴,姊姊功課好,又擔任大提琴首席,這種崇拜或說仰望,讓她總想跟隨姊姊。在羅雅昕的記憶裡,媽媽和姊姊在廚房練習客語演講、說故事比賽,就是睡前的搖籃曲,久了都會不自覺地背起來。

比語文競賽的過程,讓羅雅昕找到了自己的天賦,於國中比賽之初便有不錯的成績,她不會給自己太大的壓力,也覺得能離開校園出去玩很好,從未經歷過疲乏或撞牆期,如今想起來,人生中最酷的事,她說是克服了曾忘稿,在大家面前丟臉的經驗所產生的不安,語文競賽的武場——朗讀與演講,都在大學與畢業後拿到了社會組特優。

當問到同樣喜歡音樂,為何最後決定走上客家這條路?羅雅昕分享了自己最喜歡的一句話「成功的記憶會賦予努力的動機」,而且姊姊也沒選擇音樂這條路,她們都選擇了文化,只是一個去學東南亞文化,一個是想保存從小熟悉的客家文化。

羅雅昕跟隨姐姐腳步讀音樂班、學小提琴。羅雅昕提供

我覺得當媽媽的學生比較幸福

「雖然我們家是客家家庭,可是如果沒有媽媽講、媽媽帶的話,我今天可能就對客語沒特別的有興趣,可能也不會講得這麼好。」
母親是家人、老師、朋友、樹洞,在羅雅昕的心裡,母親的形象是許多角色的組成,儘管是老師也不會對她們打罵,但母親的成長歷程卻不是這麼一回事。提起母親,她拿起一張紙條,娓娓道出一段故事。

羅雅昕的母親——古智丹老師,是在一個閩南村莊與外省眷村交界處長大的小孩,但她從小就被父親嚴格規定要說客語,若進家門沒說客語,就會「食竹修仔」或「食五斤醢」。於新社國小當代課老師期間,被主任發現客語很流利,於是學校請古老師擔任全校24個班的客語老師,並在後續完成客語認證,且被推薦成為薪傳師。

母女感情很好,羅雅昕說她有時會陪母親去參加薪傳師的活動,或去課堂上當助教,母親會教學生弄「粢粑」,讓她覺得能成為母親的學生很快樂,也很幸福。

身在其中才明白客語推廣的難處

在中央大學讀書時,早晨常能在校園裡聽到練氣功的長輩以客語聊天,回到新社、豐原,明明是客語重點發展區,但大家都以講閩南語居多,羅雅昕提到她會特別選擇跟長輩聊天,只是老人家們聽到她說客語,都彷彿是在國外聽到人家說華語那般稀奇,還總將客語轉成華語應對。

每次辦活動來參與的人,都是認識的薪傳師,或要透過送精美小禮物、邀請華語歌手或藝人,才能吸引其他人參與。與去當客語老師的同學聊起,發現現代學生排斥說客語,覺得無聊,不想認真。唯獨社群媒體裡,用刻板印象嘲笑客家人的梗圖,會使大眾主動注意到客家,羅雅昕邊說邊無奈地笑著。
這些要被改變很困難,回到源頭,她認為還是要靠家庭,有願意彼此支持的家人一起學習客語,才可以緩下流逝的速度。她說對她而言,看著母語消逝是特別難受的事,「如果它有一天不見了,就好像家裡少了什麼東西的感覺。」

羅雅昕擔任臺中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辦理「2023『客』在你心底的一句話」頒獎典禮主持人。羅雅昕提供

對客家的心境就像莫札特的音樂

《大埔風情DO RE MI》有兩個單元,分別是「我思我故我家鄉」及「用音樂看世界」。羅雅昕會在第二個單元,介紹不同的歌曲給聽眾,多數時候能聽到她拿出小提琴親自演奏。客家與音樂,她將自己最喜歡、最擅長的兩件事結合在一起。未來除了持續在廣播深耕,也想學習配音,抑或在各種媒體產業中發展,藉由媒體推廣客家。

她提到自己最喜歡的音樂家是莫札特,莫札特被譽為「音樂神童」,成長的過程中被賦予很多期待,也特別艱辛,可是他仍能寫出「讓人感到愉快的音樂」。羅雅昕覺得自己之於客家,就像莫札特之於音樂,無論會有何種經歷,都能透過發自內心的喜愛,將快樂傳遞給周遭的人。她說:「對於走客家這條路的未來會不會擔憂?我好像沒什麼擔憂,那種心境就很像莫札特的音樂。」

羅雅昕小檔案

臺中客家人,畢業於國立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講客廣播電臺《大埔風情DO RE MI》及Podcast頻道《大埔台客大聲講客》節目主持人。自小在客語家庭中成長,且是客家語文競賽的常勝軍,一路來說客家話、做客家事、推廣客家文化。

本文獲台中客家文化半年刊《聽.看臺中客》授權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