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台源/綜合報導】客家文學家醫師曾貴海今(6)天凌晨過世,享壽79歲。曾貴海1946年生於屏東佳冬六根庄,他是胸腔科醫師,但致力文學創作,曾與葉石濤、鄭炯明等人創辦南台灣第一本文學雜誌《文學界》,並於2000年出版第一本客語詩集《原郷.夜合》。曾貴海於2022年榮獲厄瓜多惠夜基國際詩歌節第15屆國際詩歌獎,是首名獲得此獎項的亞洲詩人。當時他說:「這個獎是頒給台灣、不是我」。
曾貴海數個月前罹患COVID-19,後來又遭遇病菌攻擊,在與病魔對抗2個月後,今早傳出不幸病逝消息,客家委員會與高雄市政府文化局稍早證實曾貴海辭世消息。高雄市長陳其邁與曾貴海交情甚篤,獲知消息後深感不捨,已指示市府相關局處全力協助後事;客委會也將頒發旌揚狀表達哀思與敬意。
曾貴海除了是醫師與文學家的身分,他早年投身生態環保與社會運動,1988年擔任台灣人權促進會高雄分會副會長,1990年擔任台灣環境保護聯盟高雄分會會長,1992年成立衛武營都會公園促進會,1996年成立高雄市綠色協會,結盟、參與的團體從屏東到台南,橫跨各類型各種團體。
曾貴海在獲得2017年客家貢獻獎終身貢獻獎曾說:「有些人說做社會運動的人,跳進去就回不來了。結果我跳進去以後,看到更多人民真實的生活,看到更多山河大地受難的情況,所以回來寫東西。你的眼光、你的看法、你的體驗、你的視野都不一樣,這就是文學和社會運動的關係。」
曾貴海7歲起協助家中送報紙,父親在他8歲時過世,因此曾貴海協助家中報業直至大學三年級。曾貴海1965年進入高雄醫學院醫學系就讀。在高醫時,曾貴海常翹課讀歷史、文學、邏輯、思想史、讀社會批判,並與喜好文藝的同學,一起創立「阿米巴詩社」。
曾貴海1976年轉任省立高雄醫院,定居高雄市。他曾自述,從1985年寫了第一本創作《鯨魚的祭典》後就停下來,但是文學一直藏在他心裡。重新回到文學是他遇到「文學台灣」的團隊,包括鄭炯明、葉石濤、彭瑞金、許振江、陳坤崙等人,1982年1月共同創辦南台灣第一本台灣文學雜誌《文學界》,1989年4月停刊。1991年7月創辦《臺灣文學》雜誌,擔任社長。
曾貴海一生出版20本詩集、2本自然及生態書寫、4本評論、3部歌詞及戲劇。曾獲得2022「厄瓜多惠夜基國際詩歌節」(Ileana Espinel Cedeño)第15屆國際詩人獎榮耀。曾貴海獲獎後表示,中南美洲是詩的國度,對詩的鑑賞有其獨到之處,「這個獎是頒給台灣、不是我。」一個獎頒給一個國家,代表這個國家內有5到10個有同樣水準的作家,也希望下次再有類似聚會,站在台上講話的不是自己,而是另一個作家詩人。
曾貴海詩作除了受到厄瓜多國際詩人獎肯定,去年愛爾蘭三一大學與駐愛爾蘭代表處舉辦「翻譯擂台」,就以客家詩人曾貴海的詩〈天光〉作為題目,廣邀各國好手將詩作翻譯成英語。最終吸引多達17篇國際翻譯家的譯稿,讓客家作品廣傳海外。
高雄市客委會主委楊瑞霞說,曾貴海是社運先鋒,在反美濃水庫運動中扮演要角,只要會說客語就不收掛號費,高雄是他的第二故鄉,很遺憾這樣一位愛客家的慈祥長者離世。
高雄市文化局表示,曾貴海本職為醫師,也是高雄重要詩人與社會環保運動家,高雄史上的重要團體與事件都有他的身影,例如:阿米巴詩社、笠詩社、文學台灣、衛武營都會公園催生、高屏溪再生運動等。他以華、客、台三種語言創作,包括詩、散文、文論等,數量極豐,其中詩作逾五百首。
海洋委員會主委管碧玲在臉書發文追悼,管碧玲說,曾貴海與葉石濤是他2000年開始為高雄的文化行政服務時,支持他的重要導師,也是推動衛武營兩廳院計畫時,由曾貴海協助說服生態保育團體支持,成為今天衛武營藝術中心誕生的關鍵,「記得當年曾醫師第一時間就答應支持,這是整個計劃很關鍵的一關,我永遠感謝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