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俊傑/綜合報導】鄰座高雄十八羅漢山與荖濃溪流域旁的山城六龜,擁有大自然賦予的麗緻山景與水文。早期六龜居民靠山吃山,衣住行育樂也離不開森林,生活也充份利用山林資源,並藉由「拖木馬」的工人將動輒數百公斤甚至1公噸以上的木材拖下山到集散場。高雄市政府客家事務委員會上週末舉辦為期3天的「尋回六龜的客家山林記憶—木馬木工工作坊」,邀請2位客家耆老與學員現場製作複刻版木馬,讓北部客家先民移民六龜的林業歷史與木馬文化被紀錄與保存。

工作坊師生揮汗完成的複刻版木馬,試著以木馬拖運木材。高雄市客委會提供

「木馬」是伐木工人運送木材所用的工具,以2根6公尺長的赤柯木製成,中間再用5根橫木支撐。六龜木馬木工工作坊,邀請昔日在六龜山林從事木馬拖運工作的2位客家耆老,徐明財(85歲)和羅榮裕(73歲)製作木馬前,先與學員述說早期的六龜山林故事,接著在擁有木工甲級技術的曾省三老師的協同教學下,學員們製作完成複刻版木馬,重現昔日山林工作生活。

高雄市客委會主委楊瑞霞指出,臺灣從古至今,充滿著豐富的自然山林資源,客家先民的生活與文化更是與山林有著密切相關。遠從北部移民至六龜的客家先民利用硬而韌的殼斗科植物為材料,製作可載運木材的木馬,以及如同軌道一般的木馬道,以人力方式拉運下山。

隨著時代變遷,時至今日,雖已無山林砍伐及木馬拉運的林業工作與商業行為,但山林仍然依山城而立,森林依舊茂密,具有山林知識的北部客家耆老偶而仍談論者數十年或百年前客家先人在六龜的山林故事。

高雄市客委會表示,工作坊20位學員中,除了六龜在地的朋友,也有從美濃、杉林及高雄市區來的學員,其中更有從台南的學員報名來上課,最難得的2位來自旗山農工的同學,在老師的鼓勵下也參加了這次難得的六龜山林與木馬文化的工作坊課程,從第一天聽故事到第3天看著揮汗,動手完成的「木馬」作品,學員的臉上滿是汗珠,也有著滿滿的成就感。

學員認真聽著客家耆老述說早期六龜的林業故事。高雄市客委會提供
學員分組,一起製作複刻版木馬。高雄市客委會提供
學員分組,一起製作複刻版木馬。高雄市客委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