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台灣大眾運輸近日博愛座衝突頻仍,存廢再引熱議。地鐵出了名擁擠的法國巴黎,車廂座位也設有「優先席」,但不分顏色,且長者排在需求者名單的最末順序,後於身體不適者。法國長者普遍不喜歡被主動讓座,認為那是顯得虛弱的象徵。曾定居日本的藝人歐陽靖也指出,在日本搭乘地鐵時,遇到長者要否讓座、必須先「讀空氣」,唐突讓座可能會引來老人家不開心,她並特別提醒,日本博愛座附近有個非常重要的規定是『不能使用手機』,以免做造成坐在博愛座的乘客中,萬一有人裝置的人工心律器會被電磁波影響。

近日台灣的大眾運輸博愛座頻發糾紛,究竟基於美意與公民意識的博愛座,為何一再成為衝突的導火線?或許與「博愛」的定義和「讓座」的認知有關。

巴黎地鐵以擁擠聞名,但也設有特別座,名為「優先席」(places prioritaires),但巴黎地鐵椅子並沒有以不同顏色區分優先席與一般座位,只在特定區域上方張貼「請禮讓我們」的標誌貼紙。若出現手拄拐杖、步履艱難的長者、孕婦、抱嬰兒者、身障人士等明顯需要位子的人,大多人都會主動讓位,無論該座位旁是否有「優先席」貼紙。

根據巴黎大眾運輸公司(RATP)官網,優先席是保留給9種有需求者。排序第一的是退伍或傷殘士兵,接著是視障者、身心障礙勞工、站立困難的不適民眾,接續為孕婦、帶4歲以下幼童者、沒有明確站立困難的不適民眾、持有站立困難卡者,優先順序最後的是75歲以上長者。換言之,滿頭白髮但年邁力壯的長者,其優先序位絕對在有站立困難的不適民眾之後。

法國銀髮族多不服老,每天健行慢跑、生活充實忙碌,將自己打扮得體面亮麗的7旬以上長者比比皆是,更不喜歡隨意被貼上「老」、「孱弱」等標籤。網路媒體《Slate》調查為何法國年長者面對「突如其來」的讓座,大多會顯得無所適從,甚至不開心。其中,62歲的大學文學教授埃爾維(Hervé)表示,第一次在第戎(Dijon)輕軌上遇到年輕男子讓座時,他大受震驚,脫口而出「天啊,我又不老!」語畢空氣瞬間凝結,他也感到窘迫,因為他知道對方是出於好意。「我不笨,當然知道自己力不如前,但當知道他人眼中的我們看來脆弱時,這可不是好消息。」

「有天在地鐵上,第一次有位年輕女子起身讓位給我,我差點給了她一巴掌。」知名新聞工作者畢佛(Bernard Pivot)在書中講到自己被讓座的體驗感受。有網友則在社群媒體X上哀嘆「今天早晨地鐵上一個年輕人很客氣地讓座給我!當頭棒喝!我看起來有那麼老了嗎?」

專攻老年化的社會學家比雷(Michel Billé)分析,法國年長者之所以不喜歡隨意被讓位,是出於「鏡像效應」:別人對自己的態度猶如一面鏡子,映照出自己的形象,以進一步認識自己,「這會讓我們接收到自己不願看到、且可能不太喜歡的形象」。

在法國,讓位給看來較年長的人,等於間接將他歸類為需要協助的人,彷彿怕對方沒有能力站穩,造成部分長者「自尊打擊」的內心小劇場上演。因此,絕大多數的法國人在地鐵上,只會選擇讓座給明顯孱弱、站立困難的人。一位行走正常的銀髮族,通常不會也不願被年輕人讓位。

換言之,隱性需求者或渴望坐下的長輩很難獲得主動讓位,這時他們通常會開口禮貌詢問,「不好意思,我站不太住,能讓給我坐嗎?」在巴黎地鐵上,可以看到長輩開口向任何座位詢問可否讓座,不僅限於優先席。通常被詢問者會同意讓位,但當然也是有權拒絕的,這時吃了閉門羹的需求者,並沒有任何理由抓狂,「反正位子還很多,再問下一個人就是了。」

若在法國搭乘地鐵,不須戰戰兢兢盯著誰有需要座位,也不必急著禮讓年長者,他們很可能不會領情。另一方面,為他人起身並非義務,而是一種體諒與善意。若有需要座位,不分男女老少,大家都可以優雅、禮貌地詢問,很簡單、也很文明。

鄰近台灣的日本,地鐵、捷運也是設有「優先席」。歐在她的臉書發文發文指出,只要座位沒全滿,優先席誰都能坐,但是關於該怎麼讓座卻是有點麻煩的事,因為要『讀空氣』,也就是要察言觀色。在日本搭電車時,如果看見老人人走進電車,默默站在門邊,刻意不靠近優先席的區域,他想表達的是「我很硬朗啦!」如果在這種情況下讓座,是很白目、沒禮貌的事情。但如果遇到包包上掛著好孕徽章的女性、走近到優先席的長輩,則要站起來讓座;反之,不論是長者、拄拐杖或是盲人,只要他沒有刻意靠近博愛座,是不需要特別讓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