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中心/綜合報導】中央銀行數位貨幣初步架構出爐,發行初期不計息,以維持現行貨幣政策的傳遞機制;錢包有分級制度,依對象、開立方式及身分驗證程度,分為不記名與記名錢包。央行表示,數位新台幣將採雙層式架構,由央行提供數位新台幣平台,於平台上發行並分配數位新台幣至中介機構;再由中介機構提供用戶數位新台幣。中介機構負責為用戶開立錢包、提供錢包介面(如手機App)及其他加值應用服務。央行強調,如果未來決定發行數位新台幣,考量數位落差,仍會保留現金發行,以顧及特定族群的偏好與習慣。
國際貨幣基金(IMF)將央行數位貨幣推動進度分為5階段,依序是:「準備」、「概念驗證」、「原型建構」、「試點」及「實際營運」。央行自2019年開始研究央行數位貨幣(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CBDC,也稱「數位新台幣」),並完成二階段研究試驗,目前處於原型建構階段,與全球先進國家同步。央行表示,目前正進行廣泛溝通,以獲得社會大眾的支持、精進平台設計,採用更穩健成熟的技術」及研議堅實的法律架構,增強市場對 CBDC的信任等三項工作。
CBDC發行初期,將不計息、以無息方式發行。央行解釋,如果CBDC大量替代銀行存款,可能影響金融穩定,進而影響貨幣政策傳遞效果;為了避免民眾將存款大量轉換為CBDC,未來如果決定發行,初期將以無息方式發行,但保留附息功能,保持未來政策彈性。考量風險管理,CBDC錢包將依對象、開立方式及身分驗證程度,分為不記名與記名錢包,並依據風險等級設立錢包儲值金額及交易金額上限,中介機構也可根據自身風險考量自訂限額,但不得高於平台所設限額。
央行舉例,當用戶開立不記名錢包,只需提供手機號碼,無需提供其他個人資料,可兼顧民眾隱私需求;若開立記名錢包時,會由中介機構執行KYC(Know Your Customer,認識你的客戶)程序,且須妥善保管與管理用戶個人資料,中介機構僅能查閱自己及所屬用戶的相關資料,央行也僅能查閱經去識別化技術處理的用戶交易資料。
央行強調,如果未來決定發行CBDC,考量數位落差,仍會保留現金發行,以顧及特定族群的偏好與習慣。
此外,央銀在今年4月完成CBDC委外問卷調查,結果顯示:一般民眾對數位新台幣認知不足,民眾、攤販、店家均約9成「沒聽過」,但經過了解後,民眾願意使用CBDC的意願達71.5%。
調查顯示,民眾、店家、攤販分別有高達92.7%、89.6%、88.1%沒聽過CBDC;但透過相關資料解釋,對CBDC有更深一層的認知與理解後,經再次提問,民眾願意使用度更從前測49.1%大幅跳升至後測的71.5%。產業界對於CBDC認知程度明顯高於一般大眾,但對CBDC相關設計可能造成影響,如弱化金融中介角色、資金成本上升等,有超過7成的基層金融機構表示擔憂。
而產業界對於央行目前規劃的CBDC設計,包括「初期不付息,但保留附息功能」、「依身分驗證程度設定不同的錢包金額上限」等,業者均表示妥適。
央行表示,將根據委外問卷調查結果,檢討修正CBDC初步架構與設計,未來會以修正後內容為基礎,舉辦公聽會、說明會或論壇,與利害關係人進行廣泛深入的交流與溝通。至於CBDC法制議題,央行表示,除了與各界交換意見,也會持續蒐集國際間主要國家CBDC修法情形與發展,研議台灣法律架構;待上述工作完成後,才會研議評估是否推行試點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