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來美,資深媒體人,曾獲客家新聞獎、兩岸新聞獎,現從事文史寫作。

「鳥喙筆峰光射斗,龍潭墨浪錦成文」、「萬丈文光沖北斗,百年聖光炳東瀛」、「自古能知化丙者,於今便是識丁人」,位於桃園市龍潭區凌雲里的「聖蹟亭」,建於清光緒元年(1875),本是座焚燒字紙,以祭「制字聖人」倉頡的敬字亭,被市政府列入市定古蹟後,已禁止焚燒字紙。

同樣地,建於清光緒11年(1885)的苗栗市文昌祠,主祀至聖先師孔子、文昌帝君、蒼(倉)頡聖人,附祀韓昌黎,也列入縣定古蹟,文昌祠前的惜字亭也早已封爐,但每到考季前往祭拜的學子仍相當多。

「文章炳於霄漢,筆墨化作雲煙」,本是過化存神、文運宏開的聖蹟亭、惜字亭,因環保意識的抬頭,為減少空氣污染,不得不公告禁燒字紙;而隨著時代變遷,全臺類似的敬字亭、敬聖亭、惜字亭多數已拆除,留下的並不多,但所蘊涵的人文精神仍在,尚存者值得好好維護。

惜字亭的封爐,讓我想起不識字的祖母,她在神桌下放個竹籠,蒐集不用的字紙,隔陣子她就提到家前水圳焚燒放水流。以前不識字的人都「惜字崇文」,崇敬「制字聖人」倉頡,更何況是讀書人;高雄美濃清代是臺灣科舉重鎮,近代是博士之鄉,每年還舉辦「送聖蹟」文化節。

苗栗市文昌祠已列入縣定古蹟,祠前的惜字亭也已封爐。何來美攝
已列入桃園市市定古蹟的龍潭聖蹟亭,雖已封爐,但「尊崇文字」,「敬惜字紙」的精神仍在。何來美攝

的確,任何一個族群的文化,若沒有文字,只能口耳相傳,有了文字才能記錄,源遠流長。史載﹕倉(蒼)頡是黃帝的右史官,他在左史官沮誦(詛誦)的協助下,創造了象形文字,因此倉(蒼)頡被尊為「制字先師」、「制字先聖」、「倉頡聖人」,他開啟了華夏文明。

焚燒字紙以祭「倉頡聖人」的聖蹟亭,最早出現於宋朝,明、清時期更盛,許多書院、鸞堂也紛建敬聖亭、敬文亭,如苗栗縣西湖鄉四湖村的雲梯書院,清道光20年(1840)遷建於現址,隨著臺灣鸞堂興起,改名修省堂,後再命名宣王宮,也建有敬聖亭;有「北臺首學」之稱的新北市泰山明志書院,也於清同治13年(1874)建了敬文亭。

建築最講究、最精緻的是龍潭聖蹟亭,整座爐體用花崗石材砌成,採中軸對稱的三進庭園格局,亭體由下而上分為三層,分別以八卦、四象、六氣來設計,底層的「麟吐玉書」、「祥獅含劍」石雕精緻;中層正面為爐口,爐口上方有光緒、日治修建碑文;第三層上層正面有雙龍環抱「聖蹟」二字雕刻,屋頂中央則安放葫蘆寶座,整個聖蹟亭經4次修建,仍古意盎然,氣象萬千。

位於苗栗縣銅鑼鄉中平村一鄰葉家農田角落的敬聖亭,歷經3次遷徙,雖沒有龍潭聖蹟亭精緻宏偉,亦是三層建築,最上層「敬聖亭」是倉頡聖人神位,中層「文化閣」是焚爐,下層是基座,現仍有焚燒字紙,逢年過節及農曆初一、十五也有人祭拜。葉家是前總統府秘書長葉菊蘭的家族,以前有漢學名師,文風很盛,我有位同宗堂伯曾在葉家學漢文,詩文、書法皆佳,亦是堪輿名師。

倉頡聖人創造文字,開啟了五千餘年華夏文明,神格很高,現臺灣多數的文廟都有倉頡的神位,以苗栗市文昌祠來說,除了主祀神位與孔夫子、文昌帝君並列外,左側亦還有祂單獨神位,右側則是「昌黎伯韓夫子」。

客家庄奉祀韓愈,可能跟韓愈於唐代曾任潮州刺史有關,而以前廣東潮州府管轄的大埔、饒平、豐順縣有不少客家人,隨著先民渡海來臺,因此臺灣的客家人亦拜韓夫子;屏東縣內埔鄉還有昌黎祠,以前是教育場所,現變為文廟。

敬聖亭的精神在於「惜字崇文」,如今網路、電子書大量漸取代字紙,已少紙化;而隨著環保意識的抬頭,焚燒字紙、金銀紙亦漸禁止,但無損大家對倉頡的崇敬,因此「敬天惜字」的精神內涵也該跟著昇華。

苗栗縣西湖鄉四湖村宣王宮(雲梯書院)亦有座敬聖亭。何來美攝
西湖鄉宣王宮歷史簡介,它從書院、鸞堂到宮廟,可說是西湖文風的代表。何來美攝
「北臺首學」泰山明志書院前亦有敬文亭,建於1874年。何來美攝
龍潭聖蹟亭採中軸對稱的三進庭園格局,常有遊客朝聖。何來美攝
龍潭聖蹟亭底座的「麟吐玉書」、「祥獅含劍」石雕,非常精緻。何來美攝
龍潭聖蹟亭用花崗石材砌成,亭體由下而上分為三層,分別以八卦、四象、六氣來設計,古意盎然。何來美攝
銅鑼鄉中平村一鄰葉家農田旁的敬聖亭,早年葉家出漢學名師,文風很盛。何來美攝
銅鑼中平村葉家敬聖亭的三樓奉祀倉頡聖人。何來美攝
苗栗市文昌祠主祀至聖先師孔子、文昌帝君與蒼頡聖人。何來美攝
苗栗市文昌祠正殿左側另有「蒼頡聖人」單獨神位。何來美攝
苗栗市文昌祠正殿右側有「昌黎伯韓夫子」神位。何來美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