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總統賴清德、副總統蕭美琴5月20日正式上任,就職國宴首度移師台南,並結合台灣各族群與各地豐美物產。其中,國宴第四道菜「客韻陳厚」竹筍菜脯雞湯,選用苗栗老菜脯與關廟竹筍,盼呈現台灣多元及豐富飲食文化。《客新聞》將一連三天,專欄介紹登上國宴餐桌的「老菜脯」,用文字展現菜脯經過時間洗禮,蛻變成客家飲食經典記憶的故事。

文/蕭秀琴

曾任出版社總編輯,現為作家暨譯者,著有《料裡風土:往山裡去的地方,九種食材從山到海建構客家飲食》、《料理臺灣:從現代性到在地化,澎湃百年的一桌好菜》等書籍。現居離台北城約一個小時的小鎮,持續文字工作。

外國人最喜歡哪一道台菜?或問他們心目中的台灣美食是什麼?2007年曾經有一場「外國人台灣美食排行No.1票選活動」,其中台菜桌菜的第一名是菜脯蛋,這場由經濟部主辦的行銷活動,將各式飲食、小吃納入選項,讓台灣人的家常菜、休閒小吃躍上檯面,得到關注。

菜脯蛋讓人印象深刻,除了食材容易取得、可以快速上桌,是台菜餐廳的必備菜單之外,對餐廳經營者、廚師,甚至是每一位台灣人來說,心目中都有一道自己的菜脯蛋,像是台三線上的客家人用的是菜脯絲而非蘿蔔乾,那是一道典型媽媽的味道,如此簡單樸實,只比荷包蛋多兩道工序,幾乎會開火就能做的一道菜,卻收著人們各自的心情與心事。

台灣史上最知名的菜脯蛋莫過於1940年代,台北人王井泉在大稻埕開的山水亭菜單上的招牌選項,是二戰末期物資匱乏的明星餐盤,是餵養當時台灣藝文圈重要的一道菜,有台灣第一才子之稱的客籍作家呂赫若,在演劇社排練完之後,就上樓吃個刈包、菜脯蛋結束一天,白色恐怖時期,王井泉撐著經營讓餐廳不歇業,來避難、跟他借錢度過難關的知識份子,能來此吃上一盤菜脯蛋,也表示人尚活著,傖惶倥傯人生中的小小安慰。

因此,在兩千年前後的本土化運動浪潮中,可以在飲食中「認識你自己」進而彰顯自身的價值,精緻台菜餐廳端出最為代表性的一盤菜脯蛋,並不是隨意之舉,「吃菜脯」之於台灣人自是有深層的意涵。

1935年台中新竹州發生台灣歷史上第一次有紀錄7.1級嚴重大地震,也稱為「關刀山地震」,震央在三義鯉魚潭附近,現今中部的台三線都是重災區,當時霧峰林家號召救濟,募集物資,其中有一項是菜脯,林獻堂在《灌園先生日記中》紀錄的賑災物資,「買米四千五百斤、小鐤百口、魚脯百斤、菜脯十斤、舊衣服二百三十領。」面對頹垣殘壁一碗稀飯裡吃到幾粒菜脯碎,人生也沒這麼苦澀難捱。

菜脯蛋溫暖了台灣人,而客家人有一道更能代表刻苦卻細緻的蘿蔔乾美食,蘿蔔乾炒豆豉豬油粕,這是客庄餐廳的私房菜,是家裡煎豬油的那一天,瀝乾的豬油粕,加豆豉或米醬(味增)炒切碎的蘿蔔乾,比舊時台鐵便當裡當作下飯配料的豆豉蘿蔔乾多了一點滋潤味道。

菜脯既有多種形式,切成不同的形狀有不同的名稱,雖然我對要說成蘿蔔乾抑或菜脯偶有糾結,但在料理上,閩客大異其趣、各有不同的脈絡意涵,為此卻常感到莫名歡喜,我們對事物的分類能夠切分得愈細微就表示意涵愈豐富,愈能掌握地方風土,深入肌理。

客家菜脯更是如此,在種植時就開始分類,台三線愛種「金嬌仔」(小蘿蔔)而且喜歡偏青皮,關山人也種金嬌但喜歡紅皮,苗栗市種「雪蔔」(梅花類)是為了曬蘿蔔乾,東勢人愛長條形的「矸仔」,各種語彙從種植起始的「个大蘿蔔」、「大等个金嬌仔」,到再製曬乾的「蘿蔔錢」、「蘿蔔乾」、「菜脯絲」,更不用說成了料理食材的菜脯,蘿蔔乾菜脯絲做的粄,燉湯炒配頭,長長的名詞從A到Z,可寫成一本小辭典。

這些一講就停不下來的名字,除菜脯蛋知名,客家菜中較為精緻的料理是蘿蔔錢,蘿蔔錢既切成紙片狀,發音上又曰錢,當是受歡迎並以做大菜來對付,燉蘿蔔錢鴨湯或雞湯,是平價食材精緻料理的代表,因為手路菜需要真功夫,要能對食材有理解,才知道要加什麼配料、幾年的菜乾,哪一品種的雞鴨,甚至平常日子裡拿來炒肉片,都要講究是不是梅花肉。

至於產出最多的是菜脯絲,幾乎是為了做粄而曬製,是客家米食的靈魂,各類客家粄,除了粽子和水粄用蘿蔔乾之外,菜包(豬龍粄)、大湯圓、艾粄,甚至粄粽都要用蘿蔔絲炒配頭才經典,尤其是粄粽,用了菜脯絲才能說是正宗客家粄粽。

左上水粄、右上菜脯蛋,左下艾草菜包,右下是菜包裡的菜脯絲。蕭秀琴攝

看更多《客新聞》:https://feed.hakkanews.tw/

蕭秀琴專欄/菜脯 風和日麗曬蘿蔔三重奏

編按:總統賴清德、副總統蕭美琴5月20日正式上任,就職國宴首度移師台南,並結合台灣各族群與各地豐美物產。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