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慶中/綜合報導】位於印度洋南部海域、靠近南極的小島「馬里恩島」(Marion Island),屬於愛德華王子群島的一部分,由南非西開普省負責管轄,長25公里、寬18公里,面積297平方公里,僅比台北市(271平方公里)略大。馬里恩島是一座無人島,島上也沒有樹木,僅有稀疏苔原,為地球上少見的高雨量荒漠區。

但馬里恩島卻是全球重要的鳥類的棲息地,島上有約30種的海鳥,包括翼展達3公尺的漂泊信天翁(wandering albatrosses)和許多其他鳥類的罕見未受干擾的棲息地。漂泊信天翁是現存鳥類中,擁有最大翼展的物種,也是最大、最重的海鳥,被稱為最大型的飛鳥。

在約200年前的19世紀初期,老鼠從海豹獵人搭乘的船上跑上了原本並無囓齒動物生存的馬里恩島,受限於嚴苛的氣候條件,在島上有限度地繁衍。近年來由於地球急速地暖化,島上鼠類的繁殖失控,初步統計,馬里恩島的老鼠數量已飆升至一百萬隻以上,在糧食不足的情況下,這百萬隻老鼠開始以海鳥為食,對這個具有「獨特生物多樣性」的特殊自然保護區造成重大危害。

老鼠會直接攻擊在巢內休息的海鳥。翻攝自Conservation Careers官方《推特》
馬里恩島位於南極邊緣。翻攝自NASA地球天文台官網

綜合《美聯社》、《Sky News》與《Washington Post》報導,世界各地的自然資源保護主義者,正準備使用直升機投放數百噸囓齒動物毒藥,要將島上的鼠類徹底地滅絕,要達到這個目標,必須在馬里恩島的每寸土地上都要投放毒藥,才能確保成功。科學家指出,就算只有一隻懷孕的老鼠活了下來,老鼠驚人的繁殖力也意味著這一切都是徒勞無功的。

這個史上最大規模的害蟲防治行動「馬里恩絕鼠計畫」(The Mouse-Free Marion Project),被認為對這個無人居住的南非領土以及更廣闊的南冰洋(Southern Ocean)的生態至關重要。計畫主持人沃爾法特博士(Dr. Anton Wolfaardt)表示,過去幾十年是老鼠造成損害最嚴重的時期,牠們的族群數量大幅增加,主要是由於氣候變遷導致氣溫上升,使一個原本寒冷、多風的島嶼變成了一個更溫暖、更乾燥、更宜居的家園。「老鼠可能是世界上最厲害的動物之一,牠們能生存在各種各樣的地方,但現在在馬里恩島,它們的繁殖季節延長了,這導致老鼠的密度大幅增加」。

老鼠大約60天大就可以繁殖,雌性每年可以生產4至5胎,每胎有7到8隻幼鼠。粗略估計,馬里恩島上現在有超過一百萬隻老鼠。牠們原本以無脊椎動物為食,但近年有越來越多以海鳥為食,不只巢中的雛鳥,甚至成年海鳥。一隻老鼠可以吃掉自己體格幾倍大的鳥。而在這個世界上,只有少數島嶼存在老鼠吃海鳥的現象。

沃爾法特指出,自從2003年第一次調查以來,馬里恩島老鼠捕食海鳥的規模和頻率已經驚人地上升。島上的鳥類還沒有發展出防禦機制,來保護自己免受這些不熟悉的捕食者侵害,鳥類經常蹲坐在巢中,而老鼠就直接爬到鳥身上啃食它們的身體,甚至常有多隻老鼠聚在一起集體啃食同一隻鳥的情形。自然資源保護主義者估計,如果不採取任何措施,在未來的50至100年內,至少有19種瀕危海鳥將從島上消失,「受到老鼠的影響,這個被當作海鳥避風港的極重要島嶼的未來,已經變得非常脆弱」。

馬里恩島是近30種海鳥的避風港,包括翼展達3公尺的漂泊信天翁。翻攝自馬里恩島絕鼠計畫《臉書》官方粉專

事實上,在上世紀40年代,島上的老鼠已經被研究人員視為嚴重的害蟲,當時引入了5種家貓。到1970年代,島上約有2000隻野貓,但除了老鼠外,這些貓每年也殺死了約50萬隻海鳥。最後是透過引入貓流感病毒並大量追捕,才使島上的貓絕跡。

在物種保育的領域,島嶼的「地理隔絕」有著至關重要的地位,但相對也非常脆弱。 島嶼保護組織(The Island Conservation Organization)將島嶼視為「滅絕物種中心」,全球有高達75%的已滅絕物種生活都只生存在島嶼上,其中約有95%是鳥類。沃爾法特強調:「請將此視為一個確實的生態復育項目,這是一次難得的保護機會,有機會一勞永逸地解決保育面對的威脅」。

「馬里恩絕鼠計畫」是由南非鳥類聯盟(BirdLife South Africa)與國家林業、漁業和環境部(Department of Forestry, Fisheries and the Environment)共同合作,國家林業、漁業和環境部已將馬里恩島指定為環境保護等級最高的「特殊自然保護區」(Special Nature Reserve),設立了一座氣象研究站,但無人居住,致力於環境保護。該部門表示,「如果要保護島上獨特的生物多樣性,消滅老鼠是至關重要的」。沃爾法特表示,按照目前的進度,此計畫可望在2027年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