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俊傑/綜合報導】攝影術是一種揭露事情真相,也能令人勾起歷史回憶。國家攝影文化中心臺北館當期展覽「曾在的形跡—李悌欽、邱德雲攝影捐贈展」,展出兩位前輩攝影家的精選作品,在3月30日將舉辦「行過家園:顯影邱德雲」攝影座談,邀請客家文化學者羅烈師教授,以及資深文字工作者陳淑華女士,闡述邱德雲的創作軌跡,見證攝影家的精闢視野與創作精神。

從創作軌跡與文化脈絡,顯影攝影家的曾在,春天是萬物生息、季節循環之始,也是四時節令遞嬗、農夫們翻土播種的農忙時節。邱德雲的攝影捕捉農庄景象及農人們的身影,他以硬頸的客家精神,展現勞動者的意志以及農村的變遷。

邱德雲出生於世代務農的苗栗客庄,他的攝影創作之路離不開對地方與鄉土的關懷,從早期紀錄家鄉的《加里山下的家鄉》系列,到與勞動者緊密連結的《汗流脈絡》、《水褲頭》系列,以至於1990年代後展現農村時空變遷與凋零的《再訪農村》、《風吹日炙》系列等,邱德雲在不同時代,都透過鏡頭表現了對家園與鄉土的炙熱關懷。

出於對家鄉苗栗客家庄的關懷,邱德雲於1991年與謝其煚、陳雲錦等人共同創立「硬頸攝影群」,以純粹的黑白寫實,全力拍攝即將消失的鄉土文化。

邱德雲,〈加里山下兒童樂〉,1970,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典藏。加里山下後龍溪堤防上,一群小朋友們在用來鋪設水底橋的木板上玩耍。國家攝影中心提供

追溯攝影家的步履,感受創作的炙熱關懷。「曾在的形跡—李悌欽、邱德雲攝影捐贈展」,以「加里山下的家鄉」、「硬頸‧勞動」、「再訪農村」、「痕跡的溫度」四個子題,展現邱德雲的精選作品。從農家生活、定格汗滴禾下土的農人身姿,到歷經產業轉型後質變的家園面貌,脈絡性地展示了邱德雲一生的攝影創作歷程與主題關注。

陳淑華老師將以長年採訪邱德雲的內容,勾勒出他的創作旅程與家園變遷間的交互關聯;國立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羅烈師教授,將講述邱德雲所處的客家文化脈絡與時空背景,以宏觀的客家文化背景以及長年近身的採訪心得等不同面向,使觀眾更能認識攝影家的創作形跡,從而感受影像背後,攝影家炙熱不衰的創作精神與鄉土關懷。

邱德雲拍攝農民辛勤下田的勞動身影,構圖呈現出肢體的力量,傳達勞動者的辛勤與精神。邱德雲,《汗流脈絡》系列,1960-1970,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典藏。
「行過家園:顯影邱德雲」攝影座談,活動主視覺。國家攝影中心提供

相關閱讀:

從加里山到西門町:攝影家邱德雲、李悌欽用底片看見時代的記憶

【李台源、何柏均/台北報導】影像紀錄下時代的真實樣貌,但必須要有完善的典藏與整理才有機會傳承。坐落在台北車站斜…

何來美專欄/春耕農時依舊 景象迥然不同

文/何來美 資深媒體人,曾獲客家新聞獎、兩岸新聞獎,現從事文史寫作。 「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