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慶中/綜合報導】全球最大由生物組成的單一結構澳洲的大堡礁(Great Barrier Reef),是一片在海中綿延2300公里的熱帶珊瑚,擁有令人嘆為觀止的生物多樣性,是地球上物種最豐富的棲息地之一,擁有數百種珊瑚、1500種魚類和4000種不同軟體動物的家園。多年來,這片珍貴的自然資源持續面對著環境帶來嚴苛的各項考驗,其中最嚴重的就是因海水升溫導致的「白化」(bleaching)。
珊瑚白化是因為海洋溫度升高所引起的死亡過程。珊瑚在環境壓力下,會排出微小的海藻,也就是蟲黃藻(zooxanthellae),這些藻類會生活在珊瑚的組織中,並賦予珊瑚大部分顏色和能量。但海溫升高不利於蟲黃藻的生存,隨著蟲黃藻的消失,珊瑚就會挨餓,其骨白色的鈣骨架就變得明顯可見。
如果高溫持續時間不長,珊瑚還有機會可以恢復,否則就會開始死亡。在最嚴重的情況下,甚至還來不及出現白化,珊瑚幾乎是立即死亡。當珊瑚白化後,骨白色的外觀會因為被各種藻類淹沒,而變成骯髒棕色。
綜合《Sky News Australia》、《BBC》與《衛報》報導,澳洲海洋科學研究所(AIMS)和澳洲大堡礁海洋公園管理局(the Great Barrier Reef Marine Park Authority)上周五(8日)公布,大堡礁正在發生大規模的白化現象,這是26年以來的第7次,其中自2016年起的最近8年間已發生了5次。當局指出,這是全球氣候危機導致海洋溫度飆升的結果,近期更因為聖嬰現象(El Nino)而惡化。
美國政府資助的的珊瑚礁觀察計畫(Coral Reef Watch Program)也警告,地球正面臨第四次全球大規模白化效應,大西洋、太平洋甚至印度洋的珊瑚礁都可能發生。AIMS研究計畫主任瓦辰菲爾德博士(Dr. David Wachenfeld)表示:「去年(2023年)北半球夏季,加勒比海和東太平洋地區遭遇了創紀錄的熱浪,已導致珊瑚大面積白化。大堡礁發生的大規模珊瑚白化事件,只是氣候變遷引起的全球極端高溫模式的一部分」。
研究團隊針對300多個近海、中陸和離岸珊瑚礁進行航空調查,發現大多數的珊瑚礁普遍存在淺水珊瑚白化現象。當局正展開水下調查,以評估珊瑚白化的嚴重程度和深度。澳洲海洋保護協會發表聲明,敦促澳洲當局必須大幅削減溫室氣體排放,並停止批准新的化石燃料項目。
澳洲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海洋(WWF Ocean)負責人萊克(Richard Leck)表示,如果海洋溫度在未來幾周內不迅速降低,大量珊瑚就面臨死亡,「這次白化事件發生在以前珊瑚從未暴露於如此極端溫度的地區,近期的氣候變化已經替大堡礁帶來了巨大的壓力」,當前的白化事件是在去年北半球遇上類似的挫折之後發生的,去年北半球的美國佛羅里達州與加勒比地區的珊瑚大量死亡。
大堡礁一直是澳洲重要的旅遊景點,每年為經濟貢獻約40億美元(約台幣1258億元),並提供超過6.4萬個就業機會。但也一直是澳洲當局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間有著爭議的焦點。多年來,UNESCO一直要將大堡礁列入瀕危名單,但澳洲多始終拒絕,並大力遊說以阻止此舉動。一旦被列入瀕危物種名單,大堡礁可望獲得更好的保育,但同時在觀光旅遊等經濟方面將面臨眾多限制,這意味著將降低對遊客的吸引力。
看更多《客新聞》: https://feed.hakkanews.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