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記者吳哲銘/台中報導】一年一度為期兩天的台中東勢新丁粄節剛剛落幕,這次《客新聞》在地記者特別全程直擊製粄過程,和「雙口呂Siang kháu Lū」文化廚房的創辦人騰威與佩儀一起深入東勢客庄,以在地視角讓大家了解在地的新丁粄與米糕龜文化。
製作新丁粄原是客家族群慶祝家中有新生人口下喜悅而辛苦張羅的一面,東勢的新丁粄節最有看頭之處,莫過於做大粄,更是東勢居民從小到大的共同記憶,雖然東勢的「闘粄」(註:透過製做的粄來彼比賽爭取獎金)風氣影響下,不同的師傅製作出各具不同特色的新丁粄,但近年來超巨大新丁粄,連在地人都鮮少人見過。
完整龜甲手腳不外露 客家對新生兒的祝福
元宵節前天清晨五點多,專門製作120斤新丁粄與桃粄的吳新發師傅已開始張羅做粄的事宜,甫到他家門,映入眼簾的的就是兩副各重達200台斤的龜粄與桃粄粄印,它門市由臺中市政府客委會委任吳師傅及雕刻粄印(粿印)的職人鄭永斌一同聯手設計製造,材質為樟木,在龜粄與桃粄分別刻有「財、子、壽」與「福、祿、壽」,是客家人對於新生兒的祝福。
根據已故東勢客家文化工作者徐登志老師說法,粄印的紋路也是有講究的,像是龜甲代表的就是長壽;而有些粄印更會在龜甲肩部刻有金元寶,象徵新生兒可以賺錢一肩扛起養家責任,而她也曾與記者表示,最傳統的龜粄印,烏龜的頭、手腳、尾巴是不外露的,原因是完整的龜甲,意象上替代了母親的子宮,持續呵護著新生兒的一種祝福。
在桃粄部份,一般都認為是在少子化與兩性平權潮流之下而誕生的,但徐登志老師認為,東勢客家人在傳統上,雖然因為過往的「焗腦」行業,像是砍伐樟木、拖木馬等耗體力工作,對於男丁是優先的,但一般家庭對於女兒是一樣呵護的,像是女兒出嫁後三天要過「三朝」(大埔客語sam+ zheu+,就是歸寧),妹家(娘家)會準備新丁粄讓女兒帶會夫家,一方面希望女兒可以為夫家添丁而減少傳宗接代壓力,但另一方面也是疼惜嫁出去的女兒的祝福,約莫一個月後,第二次轉妹家,則會準備桃糕或桃粄,祝福新人即早「添半丁」,雖為「半丁」,但最主要的目的,一樣是希望夫家不要因為女兒生孫女,而嫌棄女兒,展現了東勢客家人對於女性的疼惜。
吳新發師傅也表示,他自有記憶開始,桃粄製作除了是神明生祭祀之用,平時東勢嫁女兒轉妹家,都會準備丁粄與桃粄給女兒帶回夫家。而徐登志老師生前也特別向記者強調,最傳統的新丁粄,因為是慶祝新生謝神,而不是慶祝神明生,因此粄皮不能是全紅的,而是以紅色包覆白色粄皮「金包銀」方式製作。
製作越大的粄越多挑戰,重達120斤的丁粄與桃粄,需要四名男性才能完成,他們不單要負責抬起超過200斤的粄印,還要把總重達70斤的熟粢粄皮倒入事先塗抹花生油的粄印中,為其「拉皮」,由於東勢的熟粢粄皮水分少Q度十分高,拉皮過程中也需要耗費極大的力氣,不只防厚重粄皮Q性回彈,更要確認粄皮是否有充分平均填實粄印之中,以免成品厚薄不均。
東勢的新丁粄在餡料上,也有別於一般的紅豆餡,在台中山城紅粄類米食,清一色採用花豆餡,這倒引起了佩儀的注意,她表示,以往北部其實也要採用花豆餡的紅龜粿,但因為花豆有股生豆味,讓市場接受不高而鮮少使用,但今天體驗與品嚐東勢新丁粄,她覺得東勢客家人巧妙地使用了大量的花生油作為脫模潤滑,也讓花生的香氣綜合了生豆味,彰顯了彼此的香氣,更少去了紅豆餡甜膩的感受,她直呼︰「一整天粄食體驗下來,依然不知覺一口接一口,難怪再大的新丁粄都受到大家的歡迎!」
少子化的警鐘 盼年輕人加入傳承東勢文化
除了新丁粄製作,在文化街上的鯉魚伯公廟及永光祠,更體驗了總重近兩千斤的米糕龜製作過程,雖然它不是新丁粄節的傳統,但根據鯉魚伯公廟方表示,米糕龜的傳統可追溯到1994年,該里一整年都沒有「出丁」(沒有新生兒),因此該廟的新丁會並無法一直依照傳統做大粄,當時的主委劉桂祈靈機一動,號召大家來製作米糕龜祈福,因此兩座廟的米糕龜,也是向庄民敲響了少子化的警鐘,更希望代表新婚的酒香甜米糕,能保佑年輕人多結婚生子。
30年後的今天,現場20多人製作米糕龜的輕一色都是長輩的身影,他們邊趕工邊嚷嚷他們從凌晨三點,從泡米開始製作到現在,實在吃不消,真的好希望年輕人可以加入協助,當地東安里里長楊嘉裕語重心長地向記者表示:「再沒有年輕人加入,也許今年是最後一年製作米糕龜了。」
「雙口呂Siang kháu Lū」文化廚房的創辦人騰威與佩儀的眼中,他們卻認為是一項大瑰寶,「長輩們現在做的,是俗稱的『水炸法』,主要是將飽含水份的糯米,透過滾水快煮,讓米粒可以再進一步吸收水分,這是十分重火候技術的,到底米粒要快煮到何種程度,才能進蒸籠蒸熟,她在北部未必能學到,但東勢媽媽卻比開放廚房還開放,直接在巷弄裡演繹了起來,實在太精彩了!」
現場製作的媽媽們也當場傳授「製糕」經驗,更也請我們一行人吃剛出爐的米糕,她表示真的十分軟糯甜Q、酒香四溢,她補充著說︰「米糕好不好吃的關鍵,在於水份,過高米粒模糊口感軟爛,而且不利於米糕龜長時間在室溫底下保存,不易腐敗。」所以,剛蒸熟的糯米,必須再用花生油、砂糖、黑糖進行不斷翻炒,增加酒甜香與Q度,同時降低水分比例,這是好吃的祕密,但也十分注重火候技術與體力。
整天東勢的新丁粄米食體驗之旅,大伙兒印象最深刻的,不單只有東勢客家的好客,更一點也不藏私熱情分享,肚子和大腦都完全撐飽飽的!豐富的文化內涵絕對是節慶的靈魂,更是發展深度旅遊的核心,透過專業的視野,似乎看到了新丁粄節的美麗與哀愁,傳承卻是刻不容緩,盼能更多人知道,透過青銀傳承,讓台灣在地文化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