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柏均/苗栗報導】苗栗地區的?(音ㄅㄤˋ,客語拼音:bàng,有「炸」之意思,因電腦無法顯示?,又常寫作「火旁」)龍活動熱鬧豋場,苗栗市公所舉辦的「舞龍競技」也可追溯到26年前,上週日(19)是祥龍點睛儀式,在苗栗玉清宮前舉辦,為今年的?龍活動展開序幕,預計本週末(24)將是活動的高潮「?龍之夜」。今年一共有13支隊伍參賽,13尾祥龍排列在廟前廣場,氣勢磅礡,更依循?龍依循古禮,向神明上奏表章後,取公雞冠血,由點睛官手持硃砂筆,依龍頭、龍身、龍尾,為每隻龍開光點眼。
?龍其實是一個蘊含客家文化的活動,屬於客庄12大節日,在元宵節的節慶活動中,更有「「北天燈、南蜂炮、東寒單、中?龍」等認識台灣民俗活動必參與的盛典之一,迎龍(ngiangˇ liungˇ )熱熱鬧鬧,鞭炮炸得震天響,除了看熱鬧外,更蘊含豐富客家文化的更迭。
有「龍的傳人」之稱的苗栗縣民俗體育委員會主任委員廖金文,多年來研究?龍科儀,紀錄、傳承?龍文化,他指出苗栗縣早年的客家先民出外打拼,每到過年都會回家團聚,必須等到元宵節祭祖之後才會出外工作,所以這段期間有糊龍、祥龍點睛、迎龍、?龍、烤龍、化龍返天的七部曲的系列科儀。因此也就只有苗栗地區看的到從過年開始,一直到元宵節前後會有舞龍隊伍沿街拜年,成為當地獨特的文化活動。
客家人對龍的尊敬,把「龍」的神格定位在「人」 與「神」之間,從請「神龍」來凡間作客三天(年十五、十六、十七),除煞賜福到化龍返天,呈現苗栗地區的客家人對龍這種「亦神亦友」的緊密關係,人舞龍(迎龍ngiangˇ liungˇ )的人龍合一,也就象徵著讓人活靈活現的表徵,隨著時間的傳遞,也就逐漸成為客家地區的傳統習俗。
然而,舞龍活動全世界各地華人地區都有,甚至馬來西亞更是把舞龍、舞獅提升為世界層級的運動賽事,其中已經舉辦11年的「馬來西亞全國龍獅錦標賽」更是成為國際盛事。但如何區別客家龍的特色,廖金文指出有幾個「特色」可以分辨,由於苗栗客家的?龍活動剛好在元宵節前後,因此又有「花燈龍」之稱,早期為了安裝燈源,便在龍頭、龍尾點蠟燭、手電筒,也因此尺寸特別巨大,因此大龍頭、大龍卷便是苗栗客家龍的特色。
笨重的龍頭常常要2~3個操龍手更換,且不利舞動,因此隨著科技的更迭,變成LED燈泡,龍頭製作也愈做愈輕巧,不過苗栗的龍隊依然堅持著這幾個特色,特別是連續多年拿下龍藝永續獎的「二岡坪祥龍隊」,就是少數堅持著這個傳統的龍隊之一。
不過要成為苗栗客家龍的隊伍,必須經過「驗證」,在比賽前需經檢錄,檢錄項目包括丈量龍頭、龍尾的尺寸,還要算龍身的結數,龍身節數為單,常為9或11節以上,龍尾(捲尾)左捲為公龍、右捲為母龍。另外評審還會查看龍衣的顏色,以五行為代表,包含青、紅、黃、金、黑等,若是開工喜慶等熱鬧的場合,就適合用金、紅的龍,但若要趨吉避凶,除煞收伏「髒東西」,大多會用藍綠等顏色的龍衣。
除了比外觀,舞龍的動作更是比賽的重點。根據?龍規則,需包含所謂的舞龍傳統科儀動作,包括「拜四方」、「過山門」、「尋龍珠」、「龍發威」等指定動作,技巧多為穿繞、迴轉和伸縮的技術,與其他地區或國家的舞龍競技有所區別。
不過隨著社會文化的進步,?龍因大量點燃鞭炮而有環保與安全的疑慮,也慢慢的縮小?龍的範圍。此外?龍活動的發展,因有以前純樸的農業社會,人們在年節閒暇時的休閒,但隨著現在進入以服務業、工商業為主的社會,人們對過年的閒暇時間也愈來愈少。
在生活型態改變、加上少子化的影響下,今年?龍競技隊伍已縮減到13隊,去年更只有8隊,廖金文指出,?龍隊伍全盛時期有高達36隊,其中參與競技比賽的更有高達22隊,如何永續保存這個特別的客家文化,應討更擴大討論,去年,苗栗?龍更向文化部申請「臺灣非物質文化遺產」,企圖就是更永久的保存?龍的活動。
廖金文表示,?龍是非常能夠表現客家文化的活動,但近年來表演龍隊的團體素質參差不一,雖然近年來進步很多,但組成分子,隨著舞龍出隊,會向當地民眾拜年也會包紅包的習俗,若龍隊沒有對當地有貢獻,一直向商家討紅包也是很奇怪,因此他建議可以加入義消、志工等隊員,對社會有相關貢獻的公益團體來做,透過?龍的活動讓民眾捐獻變得更有意義。
此外,提升?龍的隊員水準,讓文化素質展現出來,或是結合數家商店、公司行號,付錢包下龍隊,在店家前做表演,類似聯名贊助的方式,讓讓喜歡看龍的民眾一起熱鬧,形成「包龍」的文化,也是在社會風氣下轉變的一種?龍形式。廖金文也指出,目前?龍的活動只有區域的等級,屬於苗栗市公所的「地方活動」層級,若能提升到代表苗栗縣的「縣級活動」,結合苗栗地區的觀光活動,對宣傳苗栗觀光也有加分作用,讓?龍成為臺灣文化下一個獨特的文化資產。
相關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