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記者/張巧惠

龍年追龍!最應景的就屬苗栗在元宵節前後的?(音ㄅㄤˋ,客語拼音:bàng,有「炸」之意思,因電腦無法顯示?,又常寫作「火旁」)龍活動,早期客家族群在艱困環境中奮鬥,每ㄧ年辛勤農忙後迎接農曆新年,從迎龍慶典演變而來。從「糊龍」開始,由具有糊龍經驗的糊龍師製作整尾龍,再透過各庄頭組織年輕人來「牽龍」(註:練習舞龍),製作完成的龍在正月初九這天進行祈福儀式「祥龍點睛」,接著是迎龍、?龍、跈龍(追龍)、化龍返天(感謝神龍降臨恭送神龍),這就是?龍七部曲。

連續四年獲得金質獎的禾豐龍藝,在苗栗街頭迎龍,龍頭在鞭炮中舞動。讀者傅小傅拍攝

製作一尾龍需要半年左右的時間,大概從前一前的中秋前後就開始,再組織年輕人「牽龍」需要三個月的時間,各階段完成後剩將近一週的時間,參加舞龍競賽、參與店家包龍、打街然後在元宵節隔天化龍,每年都是這樣循環至今,而現今最熱鬧的包龍,就是每尾龍經過開光的「祥龍點睛」後,會到公司行號、餐廳賣場等地出龍進行「表演」,來祈求生意興隆,若店家有因此賺錢,隔年就能繼續支持傳統文化。

關於包龍大小事

包龍由來,早期從店家或一條街的住家開始,透過一起集資準備紅包、準備鞭炮或煙火來添增過年氣氛。不過隨時代演進,舞龍表演時店家準備鞭炮的數量越來越多,進而衍生成「?龍」的炸龍活動。

早期資訊不發達的年代,都是聽鼓聲與鞭炮聲追龍,那時候的舞龍大多是遊庄,很容易知道龍在哪裡,現在是由眾多店家共同集資一起支持地方傳統文化,出資包整尾龍至店家舞龍祈求生意興隆、事業順利,店家包龍之後就要開始籌劃後續事宜,例如:交管、鞭炮數量、公部門申請路權….等等,近十幾年來由苗栗市公所舉辦的「舞龍競技」,讓更多人看見苗栗的?龍文化。

參與競賽的龍隊除了獲得名次之外也能增加店家包龍的意願,加上社群媒體興起,讓包龍資訊更容易取得,無法到跟著「聽聲辨位」的民眾也能從網路上看龍隊資訊。苗栗更有一群熱愛?龍的熱血鄉親一起創立「苗栗?龍之包龍店家」的粉絲專頁,就是集結了所有店家與龍隊去哪裡的所有資訊,也讓熱愛追龍的攝影高手能夠分享精彩作品。

今年苗栗也成立了「苗栗?龍文化技藝發展協會」,讓全苗栗龍隊更有組織化,統一窗口讓包龍文化更安全有規劃性。

苗栗的「?龍」的炸龍活動成為過年熱鬧氣氛的活動之一。讀者Lin Yu Hua攝

體驗過年氣氛,事前申請事後清潔盼更多人欣賞包龍文化

苗栗市區一家知名的咖啡店「東海咖啡」、人稱徐哥的老闆徐永銓,非常支持苗栗在地文化,所以特別連續2年包龍,他說:「包一條龍熱鬧一下,也能讓大家知道這家店,祈求生意興隆」。另一家包龍老字號店家「雙峰葬儀社」葉士誠,更是長期支持在地傳統文化,包龍已經幾10多年,每年包龍活動都辦得很盛大,是當地鄉親最期待也最喜歡的包龍店家之ㄧ。

但葉士誠表示,隨著時代變遷,每年包龍意願越來越低,主要是因為包龍並非出錢就好,事前事後都要準備周到,包括會讓不知情的人誤會:「是不是生意很好做啊,每年才這樣包龍」等等,葉士誠也澄清其實誤會大了,包龍跟生意好不完全沒關係,而是想讓員工或附近居民一起慶祝農曆年,享受過年氣氛。

葉士誠也透露,包龍事前都透過合法到當地派出所申請路權,甚至行文到鄉公所期待派人力支援,私下更請義警維持交通安全秩序,再加上包龍前更一一登門拜訪附近鄰居,表示要封街包龍,如造成困擾也請大家多多包容,透過包龍後的場地恢復等人力、物力上的安排,讓包龍文化讓人接受,也期待?龍讓多人來欣賞其中的文化特色。

雙峰葬儀社包龍。張巧惠攝
頗獲好評的禾豐龍藝在苗栗街頭熱鬧?龍。讀者Jordan Huang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