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龍年到!《客新聞》推出過年系列專題,透過記者走訪客庄,介紹客家文化,更提供春節走春吃喝玩樂的好去處,讓大家可以龍stay(Long Stay),也可以找到美食都「食得」(siid dedˋ)。

【特約記者王湘仁/新竹報導】假日的北埔老街吸引許多觀光客走走逛逛,粄條一直都是北埔的客家小吃的代表,原本店面開在老街上的「春嬌粄條」,只有販售肉燥粄條的真空包,一年多前(2022年)搬到了位在老街外圍的現址,搖身一變成為一間私房料理的客家餐館「Bebu春嬌粄條」,Bebu是源自北埔(拼音bedˋ buˋ)的海陸腔客語,簡約時尚搭配植栽的外觀,店內的工業風格的設計,以及健康好吃的料理,不但滿足了老饕的味蕾,還吸引了很多年輕人前來,即使在平日中午的用餐時間仍常高朋滿座。

春嬌粄條。宋佩遙攝。

「菜單上的料理都是我媽媽的料理」店主人劉美熙說,聽得出來她相當以自己的母親的手藝為傲,所有菜色都是家中餐桌上出現過的佳餚,他表示媽媽很會做料理,不僅要負責一大家子的伙食,到了插秧割稻的農忙時節,還要負責煮點心給大家吃,菜色需要不斷地變換,才不會吃膩。

劉美熙不僅想要把春嬌的好手藝介紹給大家,也想要傳達把春嬌飲食的健康概念介紹給大家,客家人傳統飲食觀念是鹹、油、香,劉美熙表示,有些菜色確實需要鹹、油才能比表現出它的香氣,比如說鹹菜飯(ham coiˇpon+,酸菜飯)或是爌肉(kongˇngiug),不過生活當中也會搭配大量白飯或是青菜,甚至是蘸菜(ziamˊ coiˇ,就是青菜川燙後沾醬食用)或是鹽生菜(rham sangˋcoiˇ,涼拌菜)去中和,且現在因為健康觀念的影響,鹹度和油度已做了適當的調整,加上料理方式的改變,讓料理更有健康的概念,例如:檳榔芋鹹甜粄(ham tiam banˊ)一般都是油煎就會很油,而店內使用氣炸的料理方式就不那麼油了。

除了招牌的燥粄條(zauˋbanˊtiau),還有一道創意料理「粄條手捲」,這道菜是因為春嬌每天都要吃早齋,劉美熙希望能夠把菜色做一些變化,讓春嬌能夠有新的口味可享用,所以他嘗試用包壽司的方式,把健康的有機苜蓿芽、有機豌豆芽、蘋果丁、小黃瓜片、香鬆及海苔等,包裹在純米的板條中,搭配胡麻醬食用,更是襯托出手捲的美味,也成為店裡必點的一道菜。

創意料理「粄條手捲」也是劉美熙為了春嬌研發出來的一道料理。宋佩遙攝。

「春嬌粄條這個品牌其實已經20多年了」劉美熙表示,1998年劉美熙的妹妹劉美育在台中逢甲商圈開了一家粄條店並以媽媽陳春嬌的名字來命名,春嬌粄條這個品牌就在那時問世了,本來在北埔經營劉家小館的大哥劉燦堂,也在同年到北投開了春嬌粄條二店,劉家小館就由媽媽和劉美熙來經營,但一年後妹妹因為生意太好忙不過來且想要專心藝術工作,哥哥後來也把二店收起來回到劉家小館繼續經營。

1995年開始營業的劉家小館,最有名的是滷味,本來也有賣現煮粄條,但因為後來因為忙不過來,就把現煮類包括粄條等項目取消了,但客人來了還是想吃粄條那該怎麼辦呢?劉美熙因為還有幼稚園和補習班需要經營,擔心忙不過來,所以他就研發乾拌粄條的真空料理包在週末銷售,希望可以滿足客人,但即便如此,還是有許多客人希望能現煮現吃,在客人的要求下,劉美熙只好在老街的門市賣起粄條,但空間太小常常大排長龍,客人也常吃得汗流浹背。

劉美熙表示,會開這家客家私房料理其實也是意料之外,春嬌的子女們都很孝順,他們買了一塊地準備蓋一棟房子,在一樓隔間房間給媽媽住,原本媽媽也答應了,但房子蓋好後,媽媽反而想留在南埔,那該怎麼辦呢?劉美熙兄弟姊妹們討論後,決定把它改成餐廳,經過兩個月的準備,「Bebu春嬌粄條」就開幕了,慢慢不願入住這個意外反而促成了一樁美事,不僅北埔有了一間如此有特色的餐廳,而客人現在有了這間環境優美又有空調的餐廳可以享用餐點,真的是很幸福的一件事情。

春嬌粄條。宋佩遙攝。
燥粄條(zauˋbanˊtiau)是店內的招牌,許多客人就是為了這個記憶中的好味道前來。宋佩遙攝。
「菜單上的料理都是我媽媽的料理」店主人劉美熙說,她相當以自己的母親的手藝為傲,店裡所有菜色都是家中餐桌上出現過的佳餚。宋佩遙攝。
Bebu春嬌粄條的水泥外觀建築在北埔老街不會顯得突兀,但又是一個特別的存在。宋佩遙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