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台源、張凱清/桃園報導】2024總統大選倒數!客家政策大解析,藍、綠、白3政黨總統候選人,皆在不同時機推出客家政策搶攻客家選票。綜觀3位總統候選人目前提出的客家政見,紛紛對青年與客庄產業發展提出主張,並主張讓台灣成為世界客家的中心。《客新聞》也訪問長期研究客家政策的中央大學客家語文暨社會科學學系教授王保鍵,分析各黨提出的客家政策關鍵,他認為藍綠各有政見發展的脈絡,最主要應避免淪為口號。王保鍵更指出:「三跤㧣」(sann-kha-tu、河洛語,又稱三腳督,意思為三方對抗與競逐)選舉競爭下,讓客家族群成為「關鍵少數」,成為各政黨積極拉攏的對象,進而高度重視且推動客家政策,盼在緊張的選情中有獲得選民青睞。

三黨候選人端「客家牛肉」,勤跑客庄重視客家選票

早在去年10月中旬,總統大選正式登記前,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國民黨候選人侯友宜,以及民眾黨候選人柯文哲便已接連發表未來當選將推動的客家政策。隨著投票日逼近,賴清德近日在全國客家日提出「客家新6大行動方案」、侯友宜也勤跑客庄,柯文哲則持續回防新竹與桃園,顯見3黨候選人對客家選票之重視。

藍綠白客家政策比較。客新聞整理

攤開3黨候選人政見,賴清德競選官網提出7大項政策,包括深化客語傳承;建立跨部會支持體系;打造客家飲食文化為國際性的客食(Ha-Food)品牌;擴大支持客家青年參與公共事務;擴大「客庄創生環境營造計畫」;加深、加廣「伯公照護站」,以及持續推動「客庄369幸福計畫」等。

柯文哲則在官網政策共論專區提出「珍惜客家、鏈結全球」主張,包括落實客家基本法;推動客語生活化、現代化;客家傳產文創化,強化客家產業聚落發展;打造客家獨特節慶、全面提升客庄競爭力;以國際和平使者為目標,建立台灣成為全球客家中心。

儘管侯友宜在官網上並未看見任何「客家」字眼,不過早在10月中便已提出「70客庄閃閃發光、客家按靚 台灣慶」6項客家政策,包括:大力發展全台70客庄、擦亮客家招牌;編列100億客家文化產業發展基金支持客家文化產業;打造在地客青人才產業聚落;培養國家級客家文藝人才;每4年舉辦世界客家博覽會,以及增訂「客家語言發展法」。

賴清德(右二)投入選戰後勤跑客庄,參與義民廟重要祭典。資料畫面
侯友宜也勤跑客庄,關注客家票。資料畫面

藍重經濟、綠偏語言,盼政見應避免淪為「庶民性語言」

王保鍵對此三人政見,從脈絡開始分析,他指出,綜觀歷任總統上台後的客家政策可以發現,民進黨政策比較偏重在文化,特別是客語及人權部分,而國民黨政策則比較偏重客庄經濟,兩邊的軸線不太一樣,「把這個大的格局抓出來,你就會發現兩黨的客家政策的基調上,本質上其實是不同的脈絡」,王保鍵說。

王保鍵分析,賴清德的政見延續從陳水扁時代到蔡英文的基本論述,「在政策的方向上,怎麼把語言更進一步強化」,他表示,賴清德提出的客語成為國家語言,讓客語為教學語言等政策,大概都是把語言的發展更加細緻化,「從大的政策慢慢一路下來」。

而對侯友宜提出的發展客庄經濟為主,也是在國民黨長期以「經濟走向」概念發展,而較少論述到細緻化的語言、文化政策,王保鍵說:「國民黨有時候接受客語很重要,但是他不會特別著墨,不會當成招牌來打」,此外王保鍵也表示,對於一般的選民來說,很難理解「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客家語言發展法」等生硬的議題。

中央大學客家學院教授王保鍵解析三檔的客家政見發展。洪俊傑攝

對於侯友宜的政見來分析,王保鍵認為,國民黨陣營很單純的講一件事情就是「一百億給你」,這個大家聽了很開心,但其實比較偏向庶民性的語言,因為還要考慮到部會編制跟預算」,他表示:「若多了一百億,那客家事務到底有什麼東西可以用一百億,組織編制能不能隨著這個預算去執行這件事情,若未來不編一百億了,能不能持續?都需要去考慮的。」

選票「關鍵少數」的重要性,成推動客家發展關鍵

「客委會的成立很單純因為一件事情:選舉的競爭性。」對於各黨候選人紛紛端出客家政策牛肉,長期研究客家政策、法制的教授王保鍵向《客新聞》談起政府機關推動客家政策的脈絡,他認為不管政見如何發展,選舉的競爭性才是促成歷年來客家政策推動的動力。

王保鍵認為:「一場社會運動對政策的影響往往是立即性的。」政府面對一個社會運動有壓力的時候,他要即刻的回應,但他以1988年的還我母語運動為例,雖然當時民意高漲,但直到13年後,在民進黨的陳水扁與宋楚瑜、連戰三強爭霸下,2001年客家委員會才正式成立,客家電視台則再等2年,2003年才正式開播。

客家族群在三強爭霸中成為關鍵少數。資料畫面

「可以說還我母語運動雖奠基客家意識,但實際上與客家專責機構的成立、電視台開播,並未有『直接性』的關聯。」王保鍵也提到了30年前的台北市長大選。1994年,陳水扁與趙少康(時為新黨)、黃大洲(國民黨)3人競爭市長寶座,「陳水扁知道關鍵少數的客家票一定要拿到」,最終以43.6%得票率勝出,當選後也推動許多客家政策,包括成立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舉辦客家文化節、編輯出版國小客語教材、捷運播音服務加播客語等。

而後2000年總統大選宋楚瑜、連戰與陳水扁競爭,最終陳水扁再度以39.3%得票率險勝其他兩位候選人,顯見選戰過程之激烈,候選人「任何一票都不能放過」,也進而有後續客家政策之推動。

王保鍵分享他的觀察,這次選舉又剛好有3個人,「關鍵少數這時候就相當重要,候選人各個族群都要顧到,客家政策也被高度提出與討論。」如同賴清德勤學客語,便是希望拉攏客家選票,因為賴清德清楚桃竹苗地區一直是綠營較弱的區域,選票上若能維持平盤不輸,甚至翻轉,那在這場競爭激烈的選舉當中會有相當大的助益。

客庄面貌大不同,客家政見應更細緻

不過王保鍵提醒,客委會政策目標還是語言文化傳承,儘管有語言文化與客庄經濟兩大路線,但透過經濟發展讓年輕人回到客庄,同樣可以做到文化傳承,如民進黨近年也推動地方創生活絡地方經濟,兩個方向都沒有不對。

王保鍵也說,從早期民主轉型的陳水扁、蔡英文再到現在賴清德,客家政策基調沒有太大改變,未來政策方向就是怎麼把語言政策進一步強化與細緻化;對於藍營客家政策,王保鍵分析,傳統國民黨立場而言仍是偏向「原鄉論」,當選後仍會推動「客語文化」政策,不過應該會偏重「文化」層面,避免走入綠營政策脈絡。

王保鍵建議未來的候選人在推動客家政策時,需更嚴謹定義客庄是什麼,他舉例:「南部的六堆是傳統的客家聚落,但用現有人為行政劃分,就會有屏東、高雄之分。此外,台北都會客跟美濃的客庄樣貌又不一樣,他說:「要回到客庄的概念是什麼,才能有助於客家政策的訂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