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台源、何柏均/台北報導】影像紀錄下時代的真實樣貌,但必須要有完善的典藏與整理才有機會傳承。坐落在台北車站斜對面的日治時期古蹟內的國家攝影文化中心,收藏數以萬計的台灣攝影家作品與文物。其中,在攝影中心籌備過程中,兩位已故的資深攝影家李悌欽及邱德雲,捐出畢生攝影作品與底片檔案,歷經底片數位化及脈絡梳理後,首度舉辦攝影文化中心的攝影捐贈展:「曾在的形跡—李悌欽、邱德雲攝影捐贈展」於昨(14)日開幕,邀來攝影家的家屬與台灣知名攝影家等人一同出席,為台灣攝影文化留下永恆的記憶。
這次攝影展是由兩位風格、主題截然不同的紀實攝影前輩——邱德雲聚焦苗栗客庄農村、李悌欽紀錄都市人物,雖然風格迥異,但同樣用影像留下了台灣1960年代珍貴的時空背景。
攝影展精選李悌欽(1928-2017)、邱德雲(1931-2014)兩位攝影師68件攝影家作品,藉由攝影家們的創作意圖及影像之間相互對話,形構本次展覽。由於邱德雲出生苗栗客庄,並且與一群愛好攝影的苗栗同好共同創辦「硬頸攝影協會」,讓首次的攝影展,充滿濃濃的客家風情,開幕表演更邀請客家歌手「劉阿昌與打幫你樂團」演出兩首客語歌曲,向攝影家致意。
客庄攝影家,看見土地的勞動下的「硬頸精神」
出生於苗栗客庄的邱德雲,畢業後任職中油在苗栗的探勘處,一生關注勞動階層與家鄉苗栗的變遷,他早期在鄉土寫實中成長,且貼近土地的勞動,快門下的照片也成為一張張寫實攝影的經典。策展人傅遠政指出,邱德雲拍攝非常多農民生活與民俗祭典,可以從其作品看見直接的影像語言來強調故事,也看見對土地的感情溫度,以及時代變遷下的農村。
傅遠政認為邱德雲拍攝非常多鄉村的影像,捐贈的影像也高達1776件,因此這次策展示是「取一瓢飲」,精選其中34張照片,但希望用細節的方式呈現邱德雲鏡頭下人與土地的情感,特別也精選苗栗人的視角「加里山下兒童樂」放在入口處,讓這座苗栗人的聖山美景。
傅遠政表示,邱德雲在攝影上相當重視「黑調」,也就是黑色中的層次,因此他用劇場式的「切光」呈現作品中的黑白調性,「若從印刷品上看起來可能沒有黑白基調可言,但原作卻可以看見其中黑色的豐富層次,因此這次邱德雲的作品都是其早期親自沖洗的元件,這也是這次捐贈展最有意義的地方。」
記者會上,由邱德雲與幾位攝影家一起創立的「硬頸攝影協會」現任總幹事陳雲錦秀出了身上衣服印有的硬頸攝影學會LOGO,他用客語介紹道,LOGO上是一個牛軛與11個鈴鐺,代表著11位攝影同好,他談起他心中對「硬頸」兩個字的解釋:擇善固執的拍照精神,是有不同層次表現的黑白影像,也是對家鄉土地的熱愛與堅持。
差點成為垃圾的珍貴照片,見證60年代的前衛影像
李悌欽則是自1960年代興盛的攝影學會中,在正職工作之外投身於「大同攝影學會」及「自由影展」等業餘攝影社團,他以前衛大膽的鏡頭語言,透過相機快門捕捉了都市樣貌,並在擾攘的街廓中,捕捉光影及造型,展現攝影者的心象與心境。
對於李悌欽的作品,為其寫攝影評論的攝影家鄧博仁讚嘆他是一位「走在前衛的業餘攝影家」。他解釋,李悌欽的作品中有許多實驗性的創作,拍攝出許多人拍不出的角度,許多影像放到今天來看仍是相當現代。鄧博仁形容,若打開1960年代的臺灣攝影史,有個不可忽視的攝影團體「大同攝影同好會」,李悌欽就是這個學會的創始人。
鄧博仁引用了一行禪師的名言:「A Cloud Never Dies.(雲不會死)」總結,他認為李悌欽以一個業餘的攝影家身分,為臺灣留下珍貴的影像,用一張張底片拍下他生長年代的真實過去,這是屬於那個時代的「印記」。
不過這批照片可重現於世人眼前,過程卻是風波不斷,在李悌欽攝影家不幸於2017年離世之後,這批照片差一點就被當成垃圾,「我們把這批照片搶救回來」負責搶救李悌欽照片的台灣攝影文化資產協會理事長張美陵表示,2015年在籌備攝影文化中心的過程時,先對全台的攝影資源調查,後來接觸到李悌欽本人時,當時他已氣若游絲生病了,整屋子的底片,李悌欽很擔憂地對她說:「我的小孩都不關心這些東西,這些東西(底片)將來不知道怎麼辦?」
張美陵知道這批照片非常重要,創設於1960年代的「大同攝影學會」,照片的構圖與色調有著非常具台灣特色的「大同調」,是台灣攝影文化不可或缺的一塊,「這批照片差一點就被丟掉了」,張美陵也趕緊聯手國家攝影文化中心,一起搶救回李悌欽所拍攝的底片、照片與幻燈片2萬多件作品。
文化部次長王時思表示,攝影師用影像將真實存檔,從作品中不只看見了當時的社會,也看見今天我們所走過的道路,是台灣建立自我認同、自我認識與理解相當重要的一部分;國立台灣美術館館長陳貺怡說也說,兩位前輩的作品表展現出在地美學、看到時代記憶與台灣攝影史發展,非常寶貴。
「曾在的形跡—李悌欽、邱德雲攝影捐贈展」由兩位攝影家的捐贈文物中,也規劃「一張照片的旅程」教育展示區,展示兩位攝影家的底片、小幅作品、印樣等捐贈文物,使觀眾得以了解攝影家從拍攝到構成作品的歷程,同時介紹國家攝影文化中心的捐贈品典藏及保存等工作內容。
傅遠政表示,非常希望觀眾在參觀攝影展的過程中,更能一窺攝影作品典藏的旅程,以及典藏工作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