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位於士林的季風Monsoon餐廳,連兩年獲得《米其林指南》必比登推介(Bib Gourmand),《客新聞》專訪店中的靈魂人物廖永勛Ted與夥伴Phil,一談如何走進美食的領域,將客家的味道融入蔬食,創造一場「新客家菜」的飲食實驗計畫。

【鍾裕能/台北報導】走進「季風Monsoon」餐廳,很輕易就能看到一塊塊的樟木,起初還以為是切菜的用砧板,一問之下才發覺原來它深具意義。絕大多數人談到客家,可能聯想到的是桐花和花布,但對廖永勛(Ted)來說,「樟木」才是他認為的客家;而且「樟木」代表著他的阿公、阿婆,也是他的童年和人生的起點。

廖永勛說,餐廳桌上都會有一塊樟木,客人一開始都不太知道原因。「其實會放樟木是因為我喜歡,因為我阿公。我們家以前是樟腦寮,有一個工廠都在做這些,整座山都是樟樹,我小時候是跟樟樹長大,沒有鄰居。可惜我阿公很早就過世,我爸爸、叔叔那一代的沒有人要接,後來就沒了。」

餐廳裡的樟木成為裝盛食物的容易,也是廖永勛認為非常代表客家特色的物品。何柏均攝

「樟樹對我來說才是客家,不是桐花。」廖永勛說,如果阿公沒有那麼早過世的話,他真的會很想要接那個樟腦寮,甚至把它變成觀光文化,是因為那裡充滿了回憶、充滿了味道、充滿了客家。

廖永勛對「腦寮」有很深的情感。他說自己小時候就是在大家族長大,爸媽根本沒有空理他們,「十幾、二十個小孩,有表哥、表姐什麼的,當時男生是住一間,全部睡上下鋪那種,所以那個回憶,以及阿公、阿婆,其實對我來說還是影響很深。」

「我們每天走路走一個半小時才會到學校,但以前也不會覺得遠。」也因為這樣,廖永勛看到近幾年慢慢有人去探尋和研究過去為了運送樟腦而開闢的「樟之細路」的歷史,則讓廖永勛覺得很開心。

最不可思議的是,廖永勛說:「以前阿公給我們的生日禮物就是樟樹。因為阿公他沒有什麼東西給,所以就會說『這棵樹是你的』,小時候真的覺得這棵樹是我的,其他的兄弟姐妹都不能爬上去,我們還會在上面寫名字,會在上面會釘木頭,在那邊休息,即便是阿公已經不在了,樟樹對我來說仍有很多意義存在。」

廖永勛Ted(右)與夥伴Phi韓秀光(左)一起經營季風Monsoon餐廳。何柏均攝

樟腦曾是早期台灣相當重要的經濟產業,極盛時期光新竹峨眉就有20幾座「腦寮」,但現在北台灣只剩一座。不過,最讓廖永勛感動的是:「我一直到二十多歲的時候,還是會有人來我們家說要買樟腦油,還有人說他媽媽告訴他這邊可以買最純的樟腦油。但我阿公不在後,我們就已經不做十幾二十年了。」廖永勛覺得,這些回憶似乎一直在提醒他一切曾經存在的事實。

「我沒辦法回到那個年代了,我也沒辦法回復樟腦寮,什麼都回不來。」但是,廖永勛認為可以透過自己擅長的,讓這些東西被更多人看到。「每個客人來這邊都會問為什麼要放一塊樟木?我就有機會跟他講這個由來,講樟之細路,或者請他們去峨眉、去看十二寮,寮就代表這以前那個區都是樟腦寮,你有機會跟他們講這些之後,他就有機會去探索更多,可以發現客庄是有很多不一樣的。」

系列報導:

客人誌/不走傳統路的逆子變身米其林名廚 廖永勛遺憾「沒做菜給爸爸吃」

編按:位於士林的季風Monsoon餐廳,連兩年獲得《米其林指南》必比登推介(Bib Gourmand),《客新…

客人誌/葷食轉變純素蔬食餐廳 「一開始只剩兩個人回來吃」

編按:位於士林的季風Monsoon餐廳,連兩年獲得《米其林指南》必比登推介(Bib Gourmand),《客新…

客人誌/放逐蘭嶼改變廖永勛一生 放棄米其林餐廳工作機會「做客家」

編按:位於士林的季風Monsoon餐廳,連兩年獲得《米其林指南》必比登推介(Bib Gourmand),《客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