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客新聞》與《MyGoPen》合作反詐騙,將提供「事實查核」、「詐騙破解」等相關新聞訊息,本篇文章由《MyGoPen》提供,若疑似遭到詐騙,仍有疑問可撥打「165」反詐騙專線。

你可以先知道:

(1)台灣近年來對中國的貿易順差都沒有達到 1700 億美元這個數字。

(2)2022 年台灣對中國出口共計 1859 億美元,約 9 成是繼續賣到全球市場的中間財商品。

(3)台灣出口 RCEP 國家不會因為透過 ECFA 就能避開關稅。

網傳「台灣看不到這個新聞,都被黨媒封鎖」的訊息和影片,主要宣稱台灣因 ECFA 從中國一年賺進 1700 億美金,且不受 RCEP 影響是因為 ECFA,若 ECFA 中止將對台灣產生不良影響等等。經查證,台灣近年來對中國的貿易順差都沒有達到 1700 億美元這個數字,唯一相近的數據是來自中國海關署,但和台灣海關的統計有很大的落差;經濟部解釋,2022 年台灣對中國出口共計 1859 億美元,約 9 成是繼續賣到全球市場的中間財商品,不可能靠 ECFA 就一年賺 1700 億美金。此外,台灣出口 RCEP 國家不會因為透過 ECFA 就能避開關稅,更不會因 ECFA 停掉,就讓台灣的產品到 RCEP 國家要加稅,網傳內容為誤導說法。

網傳 ECFA 謠言

原始謠傳版本:

台灣看不到這個新聞,都被黨媒封鎖,因為台灣人看到,真瞭解後會崩潰。

主要流傳這段影片

並在社群平台流傳:

查證解釋:

近期和 ECFA 有關的傳言影片有兩種版本,一是前內政部長李鴻源上 YouTuber 館長直播時的對談內容,二是來自中國短影音平台的變形版本。綜合這兩則影片的問題查證如下:

台灣因為 ECFA 從中國一年賺 1700 億美金?

此說法在 2023 年 10 月出現,當時經濟部就已經有闢謠澄清,根據《中央社》報導,2022 年台灣對中國出口共計 1859 億美元,有近半為積體電路,約 9 成是繼續賣到全球市場的中間財商品,不可能光靠 ECFA 就賺 1700 億美元

當時經濟部指出,2022 年台灣對中國的貿易順差是 1016 億美元,過去幾年的順差,也都沒有達到 1700 億美元,唯一曾經出現相近的數字,是來自中國海關總署的統計,因中方認為台灣對中的貿易順差是 1716 億美元,但這與台灣海關統計的數字,有非常大的落差。

經濟部強調,這幾年來,ECFA 早收清單商品占台灣出口全球比重逐漸下降,從最高的 7.2%,降到目前約 3.6%,這也是在國際去風險化的趨勢下,台廠拓展世界市場、分散風險的明顯成效。

台灣有 42%的貨物賣給中國?對中國是否會有過度依賴的狀況?

經濟部表示,兩岸貿易主要在全球產業分工體系下運作,在國際品牌長期分工下,兩岸產業已形成上、下游供應鏈關係,我國出口中國(含香港)的產品中,接近 9 成是中間產品,即半導體及資通訊等零組件及半成品,其中近 6 成是台灣具優勢的半導體相關產品,在中國加工後輸往全球。

針對台灣經濟是否會對中國有過度依賴的問題,經濟部解釋,在政府政策引導、產業升級與中國經濟疲軟下,台灣對中國出口比重由過去約 4 成,已下降至 2023 年(1 至 10 月)的 35.5%,是十幾年來新低,台灣對中出口比重已下降

台灣有 72% 的貨物賣給 RCEP 國家?台灣沒有受 RCEP 影響是因為ECFA?若 ECFA 中止 RCEP 會馬上出問題?

傳言影片中的數據並不正確。經濟部指出,2022 年我國對 RCEP 國家出口金額為 2,657.5 億美元,占我國總出口比重 55.4%;2023 年1 至 10 月對 RCEP 國家出口 1,879.9 億美元,出口比重 52.9%。

至於台灣未受 RCEP 影響和 ECFA 有沒有關係?經濟部表示,RCEP 和 ECFA 是兩碼事,台灣出口 RCEP 國家不會因為透過 ECFA 就能避開關稅,更不會因 ECFA 停掉,就讓我們產品到 RCEP 國家要加稅

經濟部進一步解釋,RCEP 連結東協 4個 已經生效超過 10 年的雙邊 FTA(東協 – 中國、東協 – 韓國、東協 – 日本、東協 – 澳紐),成員國間本來就已享有優惠關稅,進一步開放程度不大。

RCEP 最大的影響為來自中國與日本、日本與韓國二個新建立的貿易優惠關係。只是自 RCEP 生效後,日本對中國貿易逆差已進一步擴大,韓國原本對中國貿易順差,自 2022 年 5 月起則轉為逆差。

佔台灣出口 80% 以上的電子等產品在 WTO/ITA 零關稅下,不受影響。只是台灣所特別關注的產品(例如:機械、塑化、鋼鐵、紡織),中國對日、韓多數均排除降稅(例如:立式/龍門式加工中心機等產品),或採 10 年以上逐步調降關稅,短期影響不大,但需注意中長期影響。

ECFA 執行的近 13 年裡,中國為台灣減稅近 96 億美元?中國只獲得不到 11 億美元的減免?

經濟部解釋,兩岸 ECFA 反映的是兩岸產業的上、下游供應鏈關係,台灣出口中國近 9 成是中間產品,透過 ECFA 的降稅,中國自臺灣進口具競爭力之電視、監視器或投影機的零附件、電動機零件、滾珠螺桿及精煉銅箔等早收產品,進行加工組裝後,再將製成品出口全世界,這不僅是對中國的出口有重大幫助,也促進了中國的經濟與產業發展。

因此,ECFA 早收清單雖然開放的是對雙方各自有利的產品項目,但從減免的關稅金額來看,因為臺灣的產品是具競爭力的優質產品,也是中國加工再出口所需,自然形成雙方減稅金額的大額落差。

台灣是否有對中國的 2,509 項產品進行貿易限制?一邊吃 ECFA 紅利又一邊對中國限制?

經濟部指出,針對我方限制中方產品進口,兩岸同時加入 WTO 時我方即已存在此措施,加入 WTO 過程中雙方未就彼此貿易體制與措施進行協商,儘管開放中方農工產品對臺灣產業有重大影響,但我方展現善意逐步自主開放。

ECFA 是兩岸談判簽署後之協議,雙方都是依據 ECFA 協議內容執行早收零關稅措施,沒有一邊吃 ECFA 紅利又一邊對中國限制情形。

專家怎麼說?

針對網傳影片可能產生的疑問,MyGoPen 訪問中央大學經濟學系吳大任教授,吳大任表示,台灣對中國的出口主要是零組件,光是電子零組件的佔比就超過 5 成,而它當然就會產生順差,但其實也不能直接就將其視為「賺錢」,因為「賺錢」講的是「獲利」,出口對廠商來說只是營收的變化,就是產品賣出去、廠商收到錢,但這只是「營收」,要變成「賺錢」還要扣掉成本,所以台灣一年從中國那邊賺 1700 億美金這個傳言說法真的是太多了,而且順差也確實不會這麼大

另外,吳大任指出,在 WTO 的架構之下還有一個 ITA(資訊科技協定),讓很多科技產品在國際貿易上基本上就是免稅的,所以科技產品也不會受到 ECFA 的影響,因此 ECFA 對台灣的出口,主要是影響到傳統產業,其中像是紡織、機械這些領域的影響是比較大,但台灣對中國的出口大部分還是以 IC 產品為主,電子零組件就超過 5 成;所以照這樣來看,它所產生的大約 1000 億的順差,本來就是 ITA 所帶來的,並不是 ECFA 造成的

至於台灣是否可以透過 ECFA 避免掉 RCEP 對我們的影響?吳大任認為很有限,因為 RCEP 是彼此會員國之間的貿易,而台灣對中國或其他 RCEP 國家都是個別貿易的情況,有 ECFA 只是台灣跟中國的貿易不會受到影響而已,其他國家就是我們和其他國家的貿易關係,如果我們跟 RCEP 國家有簽 FTA(自由貿易協定)的話,那就沒有受到 RCEP 的影響。

不過,現在要做到跟每一個國家都簽 FTA 恐怕也不容易,所以說台灣的出口在未來 10 年多多少少還是會受到 RCEP 影響,因為 RCEP 國家彼此之間的貿易,他們的協定是在 10 年之內要把 90% 的貿易產品關稅降到 0,那台灣因為不是會員,所以在跟這些國家貿易的時候,如果沒有 FTA 或是像跟中國有 ECFA,我們的產品就要付比較高的關稅,對我們來說,出口競爭力就會處在劣勢。

ECFA 如果中止將對台灣帶來什麼影響?前述吳大任已經有提到,ECFA 主要是對部分傳統產業有影響,以中國市場為主的部分受到影響,而 IC 產業幾乎沒有影響,其他傳統產業如紡織、機械、石化,他們受到的影響可能就會比較大;除此之外,吳大任解釋,如果出口以後要付比較高的關稅,競爭力會比較差,那出口的狀況可能就會比較低迷,另外一方面,後續可能影響廠商要設廠在台灣或中國的問題,因為在台灣生產再賣到中國去要付比較高的關稅,廠商就有可能考慮離開台灣,直接在中國設廠生產就好。

吳大任表示,這其實就是一個國際企業要選擇國內生產還是國外生產的因素,基本上它一定會選擇在成本上可以產生優勢的地方,比如說有些地區的勞動力比較便宜,像早期的中國,有很多台商過去,是因為那邊的人工相對台灣低很多,所以在那邊的生產成本低,它就有條件用比較低的價格爭取訂單。所以 ECFA 取消之後,從台灣要出口某一些產品到中國去會有關稅,這就會讓廠商被迫增加價格,價格變高之後,產品的競爭力就會比較差,後續就會影響到台商如何選擇投資地點。

但 ECFA 若取消,就真的會像傳言影片中所說的會有裁員、失業、倒閉潮嗎?吳大任指出,因為我們的產業主要是 IC 產業和電子產業,而這些產業基本上就不受 ECFA 影響,而且台灣和中國的經濟其實是互補的,他們在生產上也需要一些台灣的關鍵零組件,比如說台積電的晶片,也是要出口到中國,他們才能組裝成手機之後才能賣到美國或全球其他地方,所以如果台灣不供貨給他們,這個供應鏈就斷掉了,對他們來說出口就會受到衝擊。

吳大任強調,台灣和中國之間的經濟是互補的,對我們來說,我們可以把貨賣到中國去、廠商可以賺錢,但是對中國來說,如果沒有台灣出口的這些產品,讓他們組裝成最終產品再賣到國家的話,中國的經濟也會受到影響;簡單來說,不是只有台灣有需求,中國也有需求,所以不至於會因為 ECFA 中止就讓台灣有大量的失業潮或經濟受到重創等等,整體來看還是在一個可控制的範圍內

因此,承上所述,也不會有台灣過度依賴中國的問題。吳大任說,其實貿易的情況都是互相依賴,我們有出口的需求、他們也有進口的需求,他們在某些產品上是對台灣有依賴的,像是晶片他們要生產也生產不出來,有很多產品就是仰賴在台灣製造的重要零組件,所以這樣來看中國對台灣也是有滿深的依賴,其實是彼此依賴的關係,如果供應鏈被打破,大家各做各的,其實對雙方都沒有好處。

結論

(一)2022 年台灣對中國出口共計 1859 億美元,其中有 9 成是繼續賣到全球市場的中間財商品;而 2022 年台灣對中國的貿易順差是 1016 億美元,但順差也不直接等於賺錢,且這個順差是 ITA 帶來的,並非 ECFA。

(二)台灣出口 RCEP 國家不會因為透過 ECFA 就能避開關稅,也不會因 ECFA 停掉,就讓我們的產品出口到 RCEP 國家要加稅。

(三)ECFA 若中止主要是對紡織、機械、石化等部分台灣傳統產業有影響,但是在一個可控範圍內,並不會如傳言影片所說的造成裁員、失業、倒閉潮。

(四)專家指出,台灣和中國的經濟是互補的,中國也高度依賴台灣製造的重要零組件,若 ECFA 中止對雙方其實都沒有好處。

資料來源:

中央社 – 李鴻源稱台因ECFA年賺1700億美元 經部提數據反駁

諮詢單位:經濟部

專家諮詢:國立中央大學經濟學系 – 吳大任 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