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客新聞》與《MyGoPen》合作反詐騙,將提供「事實查核」、「詐騙破解」等相關新聞訊息,本篇文章由《MyGoPen》提供,若疑似遭到詐騙,仍有疑問可撥打「165」反詐騙專線。
你可以先知道:
(1)姑婆芋能改善蜂毒症狀、可救命等傳言說法,查無醫學實證、並無學理依據,只能算是民間傳說、不足採信。
(2)姑婆芋有神經毒性、草酸鈣及腐蝕性,塗抹在蜂螫傷口處恐增加細菌性感染風險。
蜂螫用姑婆芋塗抹?
原始謠傳版本:
被蜂叮到,野外求生特效藥一姑婆芋取頭部擦拭,效果奇佳。
主要流傳這段影片
並在社群平台流傳:
查證解釋:
野外求生專家持正面立場 醫療單位反對
MyGoPen 查詢網路上相關資料,包括國家公園管理處的保育訊息表示「萬一不幸被虎頭蜂螫傷,其治療方法如下……局部使用氨水、尿液、醋,或使用姑婆芋汁擦傷口以減輕疼痛,但應小心二次細菌感染」。勞動部的衛教資訊提到「民間流傳的尿液、姑婆芋汁液等,可中和蜂毒液及緩解虎頭蜂螫傷,不過均未經過科學驗證,若身處野外又缺乏急救資源時,可嘗試之」。
但上述論述在醫療相關單位的資料中,則都持反對意見,食藥署臉書食用玩家引用的資料則表示, 被蜂螫可以用冰敷緩解、或用氨水稍微止癢,服用抗組織胺則可以緩解過敏,文中並未提及姑婆芋。而台北榮總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官網「蟲蟲危機-昆蟲叮咬致過敏性休克」則衛教「若不慎被昆蟲螫咬時,局部輕微紅腫的症狀多半可以自行在家觀察,通常二至三天就會自行痊癒,期間勿任意塗抹中草藥或偏方(如姑婆芋)、氨水及尿液等物質,以免傷口潰爛或感染」。
MyGoPen 致電詢問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腎臟科醫師顏宗海,他強調民間的說法比較像是「古老的傳說」,但根據醫療文獻的研究姑婆芋對蜂螫並無療效,被蜂螫「不建議使用姑婆芋」,因為沒有科學證據、沒有學理根據。
顏宗海表示,姑婆芋不止在臺灣有人宣稱可以治蜂螫,在英文的資料中也可以看到其他地方也有人這樣使用的紀錄,同樣把姑婆芋當作草藥的一種、取其草藥的藥性,但仔細看這些敘述就能發現,這些用姑婆芋塗抹蜂螫的說法並沒有詳細解釋、或是將機轉說明清楚,而根據 pubmed 公共醫學圖書館系統的查詢結果,在目前可查到、有發表的醫學文獻中,查不到任何有效成分的資料,也就是說,姑婆芋治蜂螫用現在醫學是沒辦法解釋的,民間傳說和醫學實證沒有交集,沒有醫學實證是醫學界反對的第一個原因。
顏宗海指出,姑婆芋整株有毒、即使烹調也不減毒性,國內最常見的病例是民眾誤以為是芋頭做成芋頭飯,誤食炒姑婆芋的梗、或是拿葉片去做成荷葉飯,姑婆芋含有皂質樹毒素(sapotoxin)會造成嘴巴麻痹,草酸鈣會造成喉嚨腫痛,腐蝕性也會造成噁心嘔吐等胃腸道症狀。
醫生:沒效,而且增加感染風險
顏宗海強調,醫界反對用姑婆芋的第二個原因則是就是被蜂螫之後一定會在皮膚留下有傷口,用具有上述毒性的姑婆芋去塗抹傷口則會有感染的風險,因為這些植物的汁液並不是無菌的,塗上汁液反而增加細菌感染的風險,所以醫學界的立場是這樣做不只沒效、而且還會增加感染風險。
顏宗海指出,遇到蜂螫的第一個做法是將毒刺、毒針挑掉,以避免毒液間歇性的繼續注入人體,但要避免用手直接接觸刺上的毒囊、因此要利用身邊的物品小心操作,若是手邊有乾淨的礦泉水或飲用水,則可以稍微沖洗一下傷口患部,但即使這樣做的療效其實也非常有限,而且要提醒民眾的是千萬不可以用山泉水,否則一樣會增加感染的風險。
顏宗海表示,不管是蜜蜂或是虎頭蜂,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分為兩大類,如果全身上下被叮咬的傷口超過 20 個以上,這就屬於大量叮咬,病患在極短的時間內被注入足夠大量的毒液,會有多重器官衰竭的風險;但若是 20 個以下的叮咬,甚至是只被叮了一個傷口,但因為傷患之前曾經被蜂螫過、已產生的抗體,這次再被叮到即使只是一隻,都有可能馬上倒下、呼吸困難發生過敏性休克而有致命的風險,顏宗海強調,不管是上述兩種情況的哪一種,都應該讓傷者盡快就醫,身邊的人應該把握時間協助病患就醫或是幫忙打 119 求救,而不是想要幫忙、卻誤用姑婆芋等不但無效且有害的急救方法。
結論
使用姑婆芋塗抹在蜂螫的傷口處的傳言說法,雖然常見於一些野外求生、登山急難等資料中,但毒物科醫師專家表示,該說法「沒有醫學根據」、學理上並無科學實證,也就是說療效無法證實,而且塗抹姑婆芋還會增加傷口感染的風險,呼籲民眾遇到蜂螫應儘速就醫、而非用錯誤的方式處理,以免增加傷患病情且延誤治療時機。
資料來源:
衛教資源:
健保署 – 蜂叮
台北榮總 職業醫學及臨床毒物部 – 「蟲蟲危機-昆蟲叮咬致過敏性休克」
諮詢專家:
林口長庚臨床毒物中心主任、腎臟科醫師 – 顏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