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慶中/綜合報導】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肆虐全球3年,已造成難以計數禽類動物死亡與人類經濟損失,更因病毒變異株出現跨物種感染,使多種哺乳動物甚至人類陷入無法預知的風險。
南極洲原本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始終未被禽流感病毒入侵,但南美洲是這波禽流感疫情的重災區,遭感染的禽鳥與水生動物個案眾多,科學家本就擔憂病毒可能擴散至此。英國研究團隊日前證實,在南極洲北端島嶼發現的鳥屍體內,驗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科學家正嚴密監控當地病毒傳播狀況,盼能保護為數龐大的企鵝、海豹等從未曾面對此類病毒的動物族群。
綜合《法新社》、《衛報》與最新一期科學期刊《New Scientist》報導,野生季候鳥類遷徙路線使得禽流感疫情從最初北半球溫帶的英國開始向外擴散,調查發現,病毒在最近三個月內沿著南美洲傳播了近 4千英里。「英國南極探勘」組織(BAS,British Antarctic Survey)早先已示警,,擔心近期在南美洲快速蔓延的禽流感疫情,很可能入侵南極洲地區。
本月稍早,研究人員在位於大西洋南端英屬南喬治亞與南桑威奇群島(South Georgia and the South Sandwich Islands)的伯德島(Bird Island)上,發現了一些染病的棕色賊鷗(Brown Skua)與巨型海燕(Giant Petrel),其中已有超過30隻死亡,立即將樣本送回英國進行檢測。BAS的海鳥生態學家拉特克利夫(Norman Ratcliffe)周日(23日)表示:「測試結果顯示,它們確實對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呈陽性反應」。
由於賊鷗和巨型海燕會殺死或捕食其他鳥類,使它們特別容易受到感染。拉特克利夫指出,這二種鳥類在南美洲海岸過冬,並遷徙到南喬治亞群島等地度過夏天,很可能就是將病毒帶至南極地區傳播疾病的物種,「南極大陸上只有幾個觀測站點,當地能進行的觀測很少,而且旅遊旺季尚未開始,因此南極的鳥類可能已經在未被注意的情況下感染禽流感死亡」。近期南美洲的禽流感疫情已失控,僅在智利和秘魯就已經導致超過50萬隻海鳥和2萬頭海獅死亡。
報告的共同作者、荷蘭鹿特丹伊拉斯謨大學(Erasmus University)的庫伊肯(Thijs Kuiken))表示,南極洲的動物以前從未接觸過高致病性禽流感,但「這種病毒很有可能到達或已經到達南極洲大陸」,「一些南極島嶼和亞南極島嶼上存在著這些島嶼的特有物種,而且數量很少,有些族群只有數百或數千隻,如果病毒感染了這些品種,它們將立即面臨滅絕的威脅。
庫伊肯表示,一旦病毒在南極洲周圍傳播,候鳥也有可能首次將H5N1病毒株攜帶到紐西蘭和澳洲,迄今紐西蘭與澳洲發現的禽流感病毒,多為H7系列或其他品系的低致病性病毒株,尚未出現H5N1病毒。庫伊肯擔憂,由於企鵝和信天翁等鳥類的繁殖速度很慢,「因此,如果群體的死亡率達到50%甚至70%,就像在歐洲的一些海鳥族群中發生的,那麼這些族群需要數年甚至數十年的時間,才能讓數量恢復到之前的標準」。
伯德島被認為是地球上野生動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是許多瀕臨滅絕的鳥類以及超過5萬對企鵝及6.5萬對海狗的家園。法國國際科學理事會(ISC,International Science Council)轄下的南極研究科學委員會(SCAR,Scientific Committee on Antarctic Research)日前發布一份有關禽流感對非洲大陸影響的風險評估報告指出,包括海狗、海獅、賊鷗和海鷗面臨的風險最大,其次是企鵝、猛禽類、鞘嘴鷗(sheathbills)和巨型海燕。
此報告的主要作者、南極野生動物健康網路(Antarctic Wildlife Health Network)主席杜瓦博士(Dr. Meagan Dewar)表示:「這種疾病可能會導致南極地區生物災難性的繁殖失敗,對許多野生動物物種造成毀滅性影響。各國應立即建立持續的疾病監測計劃,以識別新的和正在出現的各種病原體」。
伯德島BAS科學部門主管班尼森(Ashley Bennison)表示:「這是一個令人非常悲傷的事件。我們將繼續盡最大努力監測島上的物種,並保持科學研究的進展,但我們仍無法確定全面的影響」。為了防止病毒蔓延,目前前往南喬治亞群島等地旅客,均需接受加強生物安全的檢疫措施,當地涉及鳥類與動物的科學現場工作已全面暫停,相關工作人員必須格外警惕,確保他們擁有乾淨的衣服和現場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