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慶中/綜合報導】近年來全球性的氣候異常已造成許多無法挽回的災害,減緩地球暖化已刻不容緩。國際能源總署(IEA)在一份最新報告中呼籲,世界各國應立即切斷化石燃料中的甲烷排放(Methane Emission),這是將全球升溫控制在攝氏1.5度之內的唯一途徑。
國際能源總署、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及氣候與清潔空氣聯盟(CCAC)上周三(11日)發布最新一期《從化石燃料中減少甲烷的必要性》(The Imperative of Cutting Methane from Fossil Fuels)報告指出,世界各國必須在推進整個能源系統脫碳(decarburization)的同時,減少化石燃料產出與正在使用中的甲烷排放,只有這樣才能將全球升溫控制在攝氏1.5以內。
報告強調,「如果不對甲烷採取針對性的行動,即使大幅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到2050年全球平均地表溫度的升高仍將超過攝氏1.6度」。以目前的技術而言,已可減少石油與天然氣作業產生的甲烷排放量達75%,而煤炭產生的甲烷排放量可達50%。而到2030年,石油與天然氣產業使用所有現有緩解策略的成本,「將低於該產業2022年淨收入的2%」。
甲烷是一種強大的溫室氣體。自工業革命以來,全球氣溫上升約有超過30%是甲烷造成的,它是繼二氧化碳之後導致全球暖化的第二大因子。全球甲烷排放量的一半以上來自3種人類活動:農業、廢棄物與化石燃料。依照目前的軌跡,2020至2030年間,人類活動產生的甲烷排放總量,可能持續增加多達13%。在將地表升溫限制在攝氏1.5度的情況下,甲烷排放量需要下降30%至60%,其中化石燃料生產過程中產生的甲烷排放量可能需要減少50%。
2021年《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6次締約方大會(UNFCCC COP26)呼籲,各締約方應採取更為急迫的氣候行動,將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在2030年前減半,並在2050年達到淨零,如此才能將全球升溫控制在攝氏1.5以內,以因應全球氣候緊急狀態的高風險衝擊。
甲烷排放也將導致地面臭氧(Ozone)污染,人類必須立即採取行動,以維護公共衛生、糧食安全與經濟效益。根據聯合國2021年的統計,到2050年,減低甲烷排放將防止近100萬人因暴露在臭氧下而過早死亡,臭氧與引發的氣候變遷將造成9000萬噸農作物損失,極端高溫導致約850億小時的勞動力損失,共將產生約2600億美元(約台幣8.37兆元)的直接經濟效益。
國際能源總署執行董事比羅爾(Fatih Birol)表示:「減少能源部門的甲烷排放,是近期抑制全球暖化的最佳且最經濟的機會之一」,「政府與工業界需儘早採取行動,以有效減少甲烷排放,這必須與減少化石燃料需求及二氧化碳排放齊頭並進」。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執行董事安德森(Inger Andersen)強調:「減少甲烷排放並不能讓我們擺脫能源公正轉型(just energy transition)的困境,卻是一項唾手可得的成果。我們致力於實現經濟整體脫碳,同時協助社會增強抵抗能力。企業用於防止甲烷洩漏到大氣中的維護和營運成本,僅佔化石燃料利潤的一小部分,這與毫無作為對包括作物生產力損失到對人類健康與經濟影響的代價,形成鮮明對比」,「我們知道該做什麼,我們一定可以做到」,「我們可以協助各國制定碳排放軌跡、政策及法規,並為各國和企業提供可靠的數據來推動減排,我們必須立刻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