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台源、何柏均/台北報導】火車開在臺北的街頭!今年臺灣文博會(文博會)展區之一的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搶先開放,更讓自臺北鐵路地下化後,重現久違的火車在街頭跑的景象,提前預告未來鐵道博物館將以「活的博物館」進行各式舊火車頭展覽的樣貌,讓民眾回味搭乘火車的樂趣。
在文博會開展期間,國家鐵道博物館籌備處以「鐵博‧新生」為概念,規劃逾90年歷史的臺北機廠裡的「鍛冶工場」、「客車工場」、「總辦公室」、「澡堂」四大展區,其中台北機廠的大澡堂更是鐵道迷的朝聖之地,一開放就吸引大批民眾前往,規劃鐵道博物館的前主任、鐵道文化研究者洪致文,特別解說鐵道博物館籌備過程。
文資修復與保存平衡,重現大澡堂往日風華
洪致文指出,原本想恢復臺北機廠著名的大澡堂泡澡的功能,但若要恢復舊有的澡堂功能,必須要整建翻新、修繕管線,勢必要開挖場地,與文資保存立場衝突,整建完也不會是原貌。
因此,在保存文資之間取得平衡下,便利用以前澡堂的水池進行裝置藝術,重現舊時台北機廠工人下班後,會在澡堂泡澡,洗衣服的生活樣態。並推出「氤氳時代─員工澡堂常設展」詮釋臺灣1930年代建築、工業設計等流行的風格。
一起參加展覽活動的還有現任臺鐵局總工程司賴興隆,曾是臺北機廠廠長的他,回憶起當年接任廠長時,剛好要遷廠遷廠至楊梅富岡,每天下午都會在總辦公室開廠務會議。以前,賴興隆每天早上、下午,甚至晚上都會以徒步的方式巡視廠區,每走一圈要花超過一小時,現在再度回來這裡,勾起了他的回憶。
「現在想起來,全區保留是對的,這是一個歷史的軌跡,我要退休的人,未來子孫回來看,我工作就在這邊,一切是值得回憶的。」他記得,2011年底曾與時任台北市長郝龍斌、交通部長葉匡時、台鐵局長范植谷等人在這邊討論台北機廠開發與保留問題,當時曾想過部分保留、部分開發作為商業空間,以打消台鐵局的債務。
不過,歷經多方討論與文化部古蹟歷史建築審議會議,最終文化部於2015年4月公告台北機廠全區為國定古蹟,這區坐落台北市精華地帶、乘載台灣鐵路發展史的台鐵廠區得以完整保留。賴興隆說,未來台北機場如何要永續保存,還需要鐵博館籌備處繼續努力。不過現在能有樣的成果,讓他感觸很深,也當場承諾會把廠長的大禮服捐出來,燙好、讓禮服保存在這間廠長辦公室。
客家人刻苦耐勞,曾為鐵路局的中流砥柱
賴興隆接受《客新聞》訪問時,也提到臺北機廠跟客家的淵源很深,他說早年為數眾多的竹苗客家子弟,以刻苦耐勞的性格,進入鐵路局做作辛苦的修火車工作,大家都是穿著汗衫(來令咕)、短褲一條毛巾就上工,往往從工廠出來後,全身上下只剩牙齒跟眼睛是白的。
賴興隆說,由於機廠修理火車的工作吃重,在還沒有現代機器的時期,客家人刻苦耐勞的性格成為機廠的主力,帶著兩個飯包,借由機場裡的蒸汽蒸飯,就是早期的鐵路便當。早年在國家考試還沒健全時,更會透過相互介紹的方式,拉著同鄉的鄉親進入機廠工作,也因此在1960、1970年代,台北機廠高達7成到8成的員工都是客家子弟。
因此,這次在總辦公室展區的副廠長室,便展出了來自苗栗田寮客庄、年逾97歲高齡的「台鐵活字典」鄭萬經在台北機廠的打拚史。以鄭萬經口述資料為基礎策展,收藏多件鄭萬經當時使用的工具、手札以及史料,完整呈現鄭萬經自1942年日治時期學習修理火車、進入台北機廠工作,直至1992年於副廠長任內退休的職業生涯,也利用道出日本時代技工培訓體系至二戰後台灣鐵道歷史演進的故事。
由於總辦公室是台北機廠自1935年落成以來的行政中樞,展區在門廳利用光雕投影的形式,簡介博物館分期開放期程、機能與軌道系統的運用,展演博物館的願景;而廠長室、副廠長室及會議室則還原場域過去作為廠務決策空間的風貌,並推出「流動的往事─景框內外的藍皮記憶」特展,透過藍皮柴油客車在臺灣新電影浪潮中的身影,喚起跟著鐵道移動的記憶;並復刻大型汽油車車頭外觀模型,讓民眾從而認識藍皮柴油客車的歷史及車輛修復過程。
另外,在原負責打造車輛零組件的鍛冶工場,鐵博館推出「鏗鏘再起─鍛冶工場現地展」,藉著文物清查的成果,將場內物件復歸原位,結合蒸汽鎚、加熱爐等設備,以定時聲光展演將鏗鏘的音響視覺化,塑造打鐵過程的沸騰氛圍。洪致文透露,當初測試時,其實聲光效果更為震撼,不過音量真的太大而被附近居民投訴,因此最終降低音量,沒有當初那麼強烈。
臺灣文博會期間,鐵博館籌備處也在客車工場將展示9輛典藏客、貨車,並開放部份車輛供民眾登車參觀。更以DR2303號藍皮柴油客車推出試乘體驗活動,在每日從鐵博東站開到西站,讓大家體驗在臺北地區尚未鐵路地下化之前,火車在地面跑的難得體驗,提前預告未來鐵道博物館將以「活的鐵道博物館」進行火車展演的樣貌
洪致文也提到,國家鐵道博物館預計2027年正式開放,自鐵博館籌備處2019年成立以來,以「全區保存、分區修復、分期開放」為目標,未來主場館陸續啟用之際也將打開圍牆,減低博物館與居民的隔閡;館內會依循原有臺北機廠的軌道路線,設置3處車站串接園區東、西兩端,讓民眾可以搭乘火車進出。洪致文表示:「此舉也讓鐵博館可以成為全球唯一具有車輛輪展機制的鐵道博物館,未來可以依照不同策展主題更換車輛,保持展場變化,促進民眾再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