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來美

資深媒體人,曾獲客家新聞獎、兩岸新聞獎,現從事文史寫作。

東京電視台「日本秘境」節目,常報導日本老人(婦)獨居深山,過著與世無爭的隱居生活,令人驚嘆、好奇!住在苗栗縣西湖鄉龍洞村打鐵坑山區的張四妹,93歲高齡仍管理2公頃多的老欉文旦園,年產4萬餘斤,中秋節前雇工忙著採收,兒孫們則負責行銷大臺北,同樣令人佩服、驚奇。

打鐵坑山區或許沒有「日本秘境」偏僻,但張四妹在老伴張金火去年辭世後,就一人獨居山區三合院,繼續管理屋後種植半世紀的老欉文旦園。她家附近的大片山林,以前是清海無上師的靈修道場,如今常大門深鎖,鮮有人煙,附近住戶亦大都搬遷成空戶,每天與她形影不離的是兩隻忠犬小黑、酷老。

張四妹守著偏鄉家園,三個兒子張海秋、張海斌、張海秀則在臺灣最繁華的大臺北地區打拚事業,分在臺北、汐止、土城從事水電、電腦工程有成,張海秋還以無黨籍身分參選臺北市信義區松友里長,已連任3屆。

「來自純樸的苗栗鄉間,傳承自開臺祖對土地的尊敬與感謝,張金火爺爺和張奶奶種植半世紀的老欉文旦,經過不斷呵護,花費無數心血灌溉,滋潤這片土地,細心照護著每棵果樹,努力一輩子的心血,養育了自己,也養育了子孫。樹齡愈大,果實也愈小,卻愈珍貴飽滿豐厚,散發濃郁柚香,肉質細緻多汁,滋味更是自然甜美。」

張四妹與老伴的辛苦,兒孫們看在眼裡,每年中秋節前都回鄉幫忙採收、銷售,在果箱也感性地寫出阿公,阿婆對這塊土地所付出的心血,「養育了自己,也養育了子孫」,而老欉文旦果肉的細緻多汁,未透過西湖鄉農會,單在臺北自銷就搶購一空。

「我從父親、老公的小幫手,現變成兒子的小幫手!」身栽瘦小的張四妹是養父母張瑞和、賴友妹大婦抱來的「細心臼」(童養媳),並與小她6歲的張金火「送作堆」,幫父、幫夫持家任勞任怨,但在子女心目中她卻是個「允文允武」的小巨人。

她謙虛現是兒子的小幫手,實際上果園的管理仍是她在負責,只是除草、施肥、剪枝、噴藥改為雇工而已。

張四妹說,她家屋後的文旦園是她四十餘歲時,與老伴共同栽種管理,早已是老欉樹,得過多次優等獎,命名「金龍農場」,以前夫妻共同管理,前幾年老伴車禍受傷後,改由她管理,但農忙時兒孫們會輪流返鄉幫忙。

張海秋在臺北市最精華的信義區擔任里長,父母栽種的老欉文旦早就在臺北打出名號,每年中秋節前訂單就湧入,有廠商、有政治人物,訂購一、兩千斤,甚至三、四千斤的大有人在,因此靠著過去的口碑,以及他三兄弟在大臺北地區的人脈,就已供應不求。

金龍農場文旦每年採收4萬餘斤,到採收旺季,屋前屋後堆積如山,為方便裝箱運銷,屋前的三合院禾埕還得搭棚架,並雇群工人幫忙,有如在辦喜事,非常熱鬧。

日治時期僅受過6年公學校教育的張四妹,求知慾極強,晴耕雨讀,常作畫、習字,連春節堂聯都是自書自貼,以增添年節喜氣。去年老伴辭世,今年春節她停寫,但辭世對年後,她又貼上「全年順景家興旺,富貴平安福滿堂」的對聯,字跡質樸,愛家之心更溢於言表。

她鼓勵子孫出外闖天下,獨居也不覺孤單,仍種菜自炊,除有忠犬相伴,在三義木雕博物館上班的女兒張明慧每晚也來陪她。

93歲的張四妹老太太與她管理採收的老欉文旦。何來美攝
張四妹管理的金龍農場年產文旦4萬餘斤,採收時三合院禾埕搭棚堆滿文旦。何來美攝
張金火、張四妺種植半世紀的老欉文旦,多次獲優等獎,張金火於去年辭世。張四妹提供
張四妹的長子張海欽是臺北市信義區松友里里長,文旦採收時回鄉幫忙,與老母合影。何來美攝
張四妺位於西湖鄉龍洞村打鐵坑的三合院,住宅前後都是柚子園。何來美攝
柚子採收時,張宅屋內外都堆滿文旦柚。何來美攝
張四妹栽種的老欉文旦打包成箱準備出貨。何來美攝
張四妹養的兩隻忠犬小黑、酷老,跟她形影不離。何來美攝
張四妹在老伴辭世對年後,重寫門聯「全年順景家興旺」,愛家之心溢於言表。何來美攝
張四妹寫的「富貴平安福滿堂」,喜氣洋洋。何來美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