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新聞/綜合報導】第12屆「臺灣國際民族誌影展」TIFF將在10月5日登場,今(2023)年以「媒介/記憶」為主軸,從98個國家、募集1343件作品,精選出31部紀錄片,分為「焦點導演」、「歌舞的傳統媒介:保存與創新」等8項主題。國內從社會議題到原住民、客家等族體文化,共有9部作品入選,包括資深客家文化工作者古少騏,以紀錄客家山歌大師《客家說唱一甲子徐木珍》,見證著客家語言的流失和文化轉變,紀錄徐木珍先生一生行跡,也為入選本屆影展的臺灣導演之一,紀錄片將於10月5日至10月9日,在台北西門町真善美戲院播映。

入選的古少騏導演表示,這部片紀錄客家山歌的說唱技能,尤其徐木珍老師為文化資產保存者,他也認為從農業時代的山歌「隨口來(即興唱詞)」是一種原始的語言能力,演變到現在已經是表演,也代表著客家語言的流失,希望大家正視這問題。

古少騏也在臉書貼文,民國50年代起響遍客庄的聲音,山歌隨口來最令人懷念的大師,徐木珍老師,2019年起以1年時間拍攝徐老師的紀錄片,老師在2020年底去世,後來增拍小部分並調整影片,成為53分鐘的長版,在今年12屆台灣國際民族誌影展的徵件中,於98個國家1343部影片中 入選為本屆31部作品之一,10月8日上午在台北西門町真善美戲院播映,一起回顧並思索這位客家山歌說唱大師所帶來的一切。

民國五十年代起響遍客庄的聲音…

古少騏發佈於 2023年9月10日 星期日

「臺灣國際民族誌影展」入選的「焦點導演」主題中,也有臺灣民族誌影像先驅、紀錄片導演胡台麗的作品《遇見尚‧胡許》與《愛戀排灣笛》;另外「家在何處」中關注桃園航空城議題,由李立劭導演的《記憶家園》,探討的地景代表台灣記憶,這些即將全面消失的家的記憶如何保留下來。

民族誌影展策展人司黛蕊(Teri J. Silvio)表示,今年疫情漸穩,投片量繼往年持續穩定上升,達到新高,來自世界各國的影片都很有質感,她希望透過民族誌影展,介紹各種議題、研究對象跟人群,讓觀眾和學生更了解民族學研究、人類學研究,透過電影媒介來展現研究,主題是「媒介/記憶」,有滿多世界各地的導演投稿他們所關注的議題,有群體、部落的記憶,很多作品都很有趣。

擔任今年「民族誌影展大使」的金馬獎最佳導演陳潔瑤Laha Mebow說,民族誌影展的片子很多元,不只有原住民族、還有客家民族、大洋洲地區的影片等等影片,世界各國的民族誌議題與紀錄片作品,以不同角度呈現自己的故事非常重要。民族誌影展是非常貼切時代脈動的,影展主題展現出時代在變,影像蓬勃發展的時代,現在有手機就可以講故事,人們用不同媒材、看不同時代的記憶與故事。

「臺灣國際民族誌影展」由已故人類學家、紀錄片導演胡台麗教授所創立,始於2001年,20多年來致力推廣來自臺灣本土和世界各國優秀的民族誌影片,介紹人類學家所關注的多元議題,與其田野調查工作,呈現了影像作為媒介在民族誌的實踐與突破原有界線,也以廣義的立場,募集包含以文化敏感度和歷史脈絡、描繪部落或社區的紀錄片。

第十二屆影展作品請見「臺灣國際民族誌影展」網站

台灣國際民族誌影展策展人司黛蕊(左4)、影展大使陳潔瑤(右4)與入選台灣導演合照。台灣國際民族誌影展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