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慶中/綜合報導】中國房地產巨擘恒大集團周四(17日)在美國聲請破產保護,引發全球關注。1997年創立的恒大集團迄今已經27年,可說是見證了中國房地產業的一部興衰史。
綜合《BBC》與《華爾街日報》報導,恒大集團最早是在1997年,由原籍中國河南的許家印在廣州成立,原本只是一間不到10人的小公司,因為投資眼光精準,很快在當地立足。1998年爆發亞洲金融風暴,當時剛剛接任中國國務院總理職務不久的朱鎔基,決定藉由房地產改革來帶動內需,正式開啟了中國「住宅商品化」的年代。
恒大集團(當時名稱為「恒大地產」)趁勢而起,在1999年躍升為廣州本土地產發展商的前十名,2000年業務範圍拓展至廣東省內,2006年宣布進軍全中國市場,並以「用三年時間再造20個恒大」為目標。
2008年3月恒大地產前進香港展開招股活動,直到2009年11月才順利在香港上市。2016年6月,恒大地產集團正式改名為中國恒大集團,象徵業務由房地產進入多元化階段。2017年8月,恒大集團總部正式從廣州搬遷至深圳。2018年7月,獲《財富》(Fortune)雜誌「2018世界500大企業」第230名。
2020年是恒大集團發展史上的巅峰,在年報中稱:集團已完成從地產向「多元產業+數字科技」轉型,將逐步分拆集團優質資產上市,構築以固定空間和移動空間為主體的同心多元產業生態圈。恒大地產還成為中國房地產開發企業500強第一名。
但隨著事業版圖恣意擴張,宛如吹起巨大的經濟泡沫,在光鮮亮麗背後,該集團也宣稱要試圖減低高額的債務壓力。不過債務的槓桿還是失去了平衡,恒大集團旗下的恒大財富爆發兌付危機,深圳的集團總部大樓遭到有多名投資者包圍,恒大集團隨即發表聲明,指出「公司目前確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但公司堅決履行企業主體責任,全力以赴復工復產,保交樓,想盡一切辦法恢復正常經營,全力保障客戶的合法權益」。自此恒大集團的財務危機便不斷引發關注,周四(17日)終於在美國紐約曼哈頓破產法院聲請破產保護。
《華爾街日報》引述美國加州資產管理公司Clocktower Group策略師帕比奇(Marko Papic)的說法,認為恒大集團周四在紐約提交破產保護申請的做法,已經表態希望中國政府迅速採取強有力行動,以挽救中國內部陷入危機的房地產市場。在經過類似的債務危機之後,西方國家花了近十年時間才摸索出一套有效的方案,以重振步履蹣跚的經濟,包括降息、透過購買政府債券達到量化寬鬆等,最近還推出了一系列財政刺激措施,「但是在中國,你沒辦法如此奢侈」,中國央行最近的降息動作,可能仍然不足以恢復市場信心,或緩解民營開發商的困境。
帕比奇表示,全球金融市場早已獲悉中國恒大集團的債務問題,對於周四的破產保護申請並未感到特別意外,他認為中國決策者應該迅速採取行動以提振信心,但中國當局可能必需透過民營領域,接管約1兆美元(約台幣31.9兆元)的不良房地產資產,就像2007至2008年美聯儲在全球金融危機後,接管銀行資產負債表上的不良房貸與相關衍生品的做法。
但是隨著中國面臨長期經濟停滯的風險,以及不斷升級的房地產危機,金融穩定已大受威脅,《路透》報導,有跡象表明北京方面似乎在採取「必要的大膽政策」來支撐陷入困境的疫後經濟復甦方面感到猶豫不決,民眾對於領導人不急於重振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感到不安。
專門研究中國經濟的顧問公司「佳富龍洲」(Gavekal Dragonomics,又譯「龍洲經訊」)副主任研究員貝多爾(Christopher Beddor)表示:「今年的核心問題是中國領導層向官員發出了模糊的指示,要求官員在經濟發展與國家安全間取得平衡。如果官員們不確定領導層希望他們做什麼,他們可能對採取任何行動感到猶豫,直到收到更多確定的訊息,最後導致政策癱瘓,這將會付出更巨大的代價」。
由於周二(15日)公布的經濟活動數據太過疲弱,引發了民眾對中國經濟正走向更嚴重、更長期的放緩的擔憂。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周三(16日)在例行記者會中強調:「少數西方政客和媒體誇大、炒作中國經濟復甦中存在的暫時問題,他們最終會被現實打臉」。中國國務院也表示,將「優化」民營企業環境,並將加強吸引外資的力度,但並未透露具體細節。《路透》則引述不願具名的外國駐中國外交官的擔憂,指出中國目前在「官員呼籲投資」與「全面的國家安全打擊行動」間的脫節正日益嚴重,這會削弱商業信心。
相關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