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來美
資深媒體人,曾獲客家新聞獎、兩岸新聞獎,現從事文史寫作。
位於後龍鎮的客家戲曲學苑,每逢週六、日,不是曲樂悠揚,就是鑼鼓喧天,在藝術總監鄭榮興督導下,四、五十位學員展開嚴格排練。他們多數畢業於台灣戲曲學院,為讓這群年輕戲曲種子,有更精湛的演出,更廣闊的舞台,年已七旬的鄭榮興仍勞心勞力,責無旁貸。
「國立台灣戲曲學院的歌仔戲、客家戲科,是我於1994、2001年設立的,單客家戲科已畢業了二、三百位學生,我也當了13年校長,除了客家戲曲傳承,更要給他們拓展舞台,進而提升客家戲曲的藝術地位。」
已從戲曲學院院長退休的鄭榮興,除要延續家族客家八音、戲劇香火,亦努力給學生找出路。畢業生雖然很多已轉行,但留在業界表現傑出的也不少,單他的客家八音團與採茶劇團就有四、五十位,專兼職皆有,平日各忙各的,假日則集中團練。
鄭榮興說,民國40到60年代客庄很多戲院都演採茶戲,野台戲可年接二百多場,喜慶亦請客家八音吹奏,都應接不暇;如今社會變遷,已沒戲院演戲,野台戲一年接不到20場,很多廟宇認為戲是演給神明看的,有就好,沒要求水準。
鄭榮興認為拓展表演舞台,只有全面提升演藝水準,擠進國家演藝廳,並遠征海外;他於1987年成立榮興採茶劇團,以平均一年推出3齣新戲,至今已達上百齣,國內邀約不斷,也常遠赴海外表演,足跡遍及全球,今年就到德國、立陶宛演出,以文化交流,敦睦邦誼。
榮興劇團的戲碼取材多元,從歷代忠孝節義、客家移民拓墾、先賢故事、民間軼事、鄉野傳奇到近代小說皆有,因此劇情也變化多元,致從「六國封相﹣蘇秦」、「乙未丹心﹣吳湯興」、「婆媳風雲」、「白蛇傳」到「花囤女」……皆是戲碼,娛樂性、知識性兼具。
以今年來說,先推出「少年英雄」,再演「蘭芳傳」,分取材自台灣乙未抗日戰役姜紹祖壯烈犧牲,以及客家先賢羅芳伯移民西婆羅洲建立「蘭芳公司」基業的故事。
鄭榮興說,台灣戲曲學院客家戲科培養的戲曲種仔,閩客各半,不少還取得碩、博士學位,進而成為編劇、導演、教授,全面提升了劇團水準。以最近演出的「蘭芳傳」來說,蘇國慶、陳思朋、喻守華、吳代真、胡毓昇、龍俊豪、劉姿吟等主要演員,幾是台灣戲曲學院或文化戲劇系畢業,已累積多年表演經驗;製作人鄭漪珮、導演胡辰宇,分是他的女兒、女婿,也是戲曲學院畢業後再攻讀碩士。
除了榮興客家採茶劇團,台灣現有客家劇團還有榮興子團金滿園、獅潭榮英、桃園市景勝、金興社、北埔松興、新竹新樂園……等十餘團,這些劇團也吸收不少戲曲學院的畢業生,隨著團員年輕化、專業化,在客家戲曲界展開良性競爭。
客家劇團表演舞台除了國內主要演藝廳,還有客家電視台,偶而也接外台戲,但畢竟表演環境仍有限,亦有團員深入校園授課,如已連辦12年的「客戲一夏」,除教國中小學學生認識客家戲曲,亦可達客語沈浸式教學效果,迴響很好。
鄭榮興是陳家八音團第五代、慶美園採茶劇團第三代傳人,兒子鄭翰紘是經濟碩士,選擇在銀行服務,幸有女兒、女婿接棒,讓他傳承有人,但面對劇團每月多達二、三百萬元的薪資、房租、行政、電費開銷,仍得全面拓展演出舞台。
鄭榮興已向苗栗縣政府取得高鐵苗栗站附近的客家圓樓經營權,並命名「台灣客家八音戲曲推廣中心」,待整修後開始營運,將定時表演客家八音、採茶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