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柏均、洪俊傑/桃園報導】今(5)日在中壢的獨立書店「大河壩小書店」舉辦一場溫馨的新書發表會,由客家女詩人王春秋自費出版的新書《長照春秋:一個鄉村照服員的深情記事》,敘述作者身為苗栗醫院附設居家長照機構的照服員9年來的點滴,有看見病床中生死別離無奈外,還有從事長照工作的過程造成自身工傷的疼痛。身為客家人的王春秋更用客華對照的方式書寫,也透過王春秋以詩人的筆觸寫下一篇篇溫暖的字句,讓更多人看見照服員的耐心與細心。

王春秋舉辦《長照春秋:一個鄉村照服員的深情記事》新書發表會,敘述照服員的工作點滴。洪俊傑攝

王春秋在新書發表會上提到,大家說青年返鄉,她則是壯年返鄉,在40~50歲壯年時期回到苗栗獅潭家鄉,最後投入照護工作,她說照服員不僅幫照護對象洗身(洗澡)、打背囊(拍背)、換尿裙仔(換尿布)的動作,還有在冬天很寒冷時,先用溫水溫暖自己的手,再去觸碰照護對象的身體,這些無法用言語的貼心的舉動作,是避免他們不適的秘訣。

在本書自序中提到,王春秋九年前開始長照服務的工作,藉著書寫釐清自己的工作方式、思維態度、以及和服務對象的相對待模式,經常將不成文的隻字片語分享給主任、廖雅梅組長及督導們,這樣斷斷續續沒有章法的寫著,兩年後主任建議我可以成書。

王春秋自費出版《長照春秋:一個鄉村照服員的深情記事》新書,透過詩與散文的形式,寫下照服的過程。洪俊傑攝

王春秋表示3年前決定要出書時,心裡還有些空懸感,也有些掙扎,直到那年七月,寫了一篇〈希望圓滿:好秋仔 好走〉這篇,內心才有了一種「落定」或說「定帖」的感覺。在照護這篇文章的主人翁「阿秋仔」的過程中,看見她呼吸漸漸急促,轉而變弱的氣息,王春秋一心只想讓對方身體舒適一些,安撫她,讓她知道,她不孤單。王春秋說這些過程,除了身心的照顧、關懷,不單單有能力盡工作的本份,還有能力可以溫暖相伴。

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統計,在少子化的影響下,臺灣已在2018年進入高齡社會(註: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率達到7%、14%及20%,分別稱為高齡化社會、高齡社會及超高齡社會),預計在兩年後的2025年也將進入超高齡社會,高齡照護成為重要的課題,特別是城鄉差距發展愈大的地方,愈是有照護的需求。

同樣身為王春秋的友人,也是資深客家媒體人張典婉表示,這本新書除了是王春秋繼《轉屋,春秋》後,開啟人生下半場的故事,將是貼近臺灣最真實的長照現場,從臺灣長照政策1.0轉變到2.0的過程,透過她溫暖的筆觸, 用詩與散文的形式,寫下很多客家庄中長照的故事,非常令人動容。

王春秋新書發表會現場來了超過50多名讀者。洪俊傑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