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來美
資深媒體人,曾獲客家新聞獎、兩岸新聞獎,現從事文史寫作。
「男兒立志出鄉關,學若不成誓不還;埋骨豈期墳墓地,人間到處有青山。」頭屋鄉明德水庫黃屋伙房18世裔孫黃錫祥,於1970年黃姓宗祠重建時,鐫刻此詩期勉子孫;半個多世紀後,多數子孫離開故土,散居全台,在各行各業各領風騷,宗親凝聚力也更強。
黃屋16世祖黃洪生,1856年與羅錫光5兄弟共組金錫茂墾號,拓墾現明德水庫一帶的原野山林,此地舊名砂坪,後改名仁隆。1970年明德水庫完工蓄水,良田淹成滄海,仁隆村也併入明德村,黃屋伙房21戶遷徙到只剰3戶。
黃洪生子孫已繁衍到24世,他與兒子青雲、色雲、紫雲、力雲拓墾的三、四十公頃良田,1964年多數被政府徵收為明德水庫用地,1970年水庫完工蓄水,子孫搬離,僅留下這塊黃家宗祠根基地。1989年被「魯冰花」電影製作小組選為拍攝場景,被稱為「魯冰花秘境」,常有遊客尋幽訪勝。
黃屋21世裔孫黃瑋堯回憶,「魯冰花秘境」前的湖面,是黃屋拓墾的良田,宗祠原建在湖畔邊,現宗祠後方還有8棵先祖所植的百年果樹;良田淹沒前夕,宗祠往東遷移,反建在老樹後方。這些果樹以前是子孫水果、零嘴的來源,現仍結實纍纍,變成鳥類天堂。
黃瑋堯說,老樹有兩棵是芒果樹,分是洪生公及17世祖黃色雲太太所植,分有146、134年,兩棵都高聳入雲,40餘年前黃錫祥就花了12000元裝避雷針保護。另有3棵龍眼、蓮霧、香果、楊桃各一棵,是17世祖黃力雲的太太所植。
黃家不僅拓墾砂坪(仁隆)有成,當地信仰中心永春宮位於石凸仔小丘,原是羅屋奉祀觀音佛母的草堂,後遭強豪侵佔焚毀,1861年重建時,觀音佛母開示取名「海棠宮」,似乎預言百年後宮廟四週會遭湖水淹沒。
日治之初台灣疫癘嚴重,1900年黃紫雲從竹東復善堂引來「三恩主」鸞堂信仰到海棠宮,名為信善堂,由黃紫雲任堂主、黃色雲、黃力雲分任總理、抄錄生,正鸞生麥瑞芳、彭錫亮,也備有藥方,常辦「扶鸞戒煙(鴉片)」儀式,嘉惠莊民。
信善堂也請英才書院教席吳紹簊記錄校正,出版善書《春秋遺記》,收錄於《砂坪飛龍洞雜記》書中。日殖民政府後打壓取締鸞堂,但黃色雲無視鷹犬,繼續在隔村的鳴鳳山雲洞宮「扶鸞降筆」濟民。
海棠宮位於老田寮溪旁,1909年重建改名為信善堂永春宮,廟宇坐東向西順流,1947年重建才改為坐西向東迎流。1970年水庫蓄水,宮廟四週淹成海棠;1972年再重建鋼筋水泥廟宇,後再加建廟埕廣場。
鍾肇政的小說《魯冰花》1989年被拍成電影,小說場景在龍潭與石門水庫,因跟黃屋伙房前的茶園與湖光山色很像,被選為拍攝地點,外景小組拍了3個月,由現年百歲高齡的黃陳玉英負責煮中、晚餐,兒子黃政瑛、媳婦張碧森在片中也客串演出,現3人還住在伙房。
黃瑋堯初中畢業前住在伙房,上學經過的良田、阡陌都淹成湖泊,祖父母湯阿滿(入贅)、黃酉妹當年不捨良田被徵收,在淹沒前都還守在老家種植,直到有次颱風大豪雨,兩人差點被山洪沖走,才死心遷徙。
黃屋子孫有人遷到頭屋、苗栗,隨著台灣經濟起飛,更多人往中和、永和、桃園、台中發展,學、事業有成者相當多,以曾回苗栗家鄉競選縣長、立委的台大退休教授黃達業家族來說,就有5位台大畢業。
黃瑋堯常回黃屋伙房種菜,緬懷過往,他認同曾叔公太黃錫祥「男兒立志出鄉關」的期勉,但同樣地也不要忘了祖先開基所留下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