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凱清、洪俊傑/高雄報導】歸來喔(guiˊ loiˇ oˊ),為南台灣六堆地區以南四縣客語表達回家特殊的用法,這像極了美濃人回家時會說的通關密語。第2屆後生創作營「回身・同在」在第24屆黃蝶祭下午3時的森林音樂會,演出共創成果《母樹林的孩子,歸來喔》音樂劇呈現了華、客、河洛語等多族群語言呈現的歌唱及朗誦,來傳達「行喔,歸去喔!(hangˇ oˊ,guiˊ hi oˊ)」的返鄉學子的心路歷程。

後生創作營共創成果《母樹林的孩子,歸來喔》音樂劇,展演於美濃黃蝶翠谷母樹林。洪俊傑攝
有許多觀眾來母樹林,欣賞後生創作營的共創成果《母樹林的孩子,歸來喔》音樂劇。洪俊傑攝

音樂劇加入美濃在地風土:「玉兔牌烏醋」也入戲

《母樹林的孩子,歸來喔》有段歌詞唱到:「乘著風回到森林裡/回到故鄉裡」,不論文字、曲風或肢體表現,都讓每位觀眾感受到,能順著風的吹拂回歸自己與土地的心情。表演的尾聲也融入黃蝶祭典最後的三獻禮獻花,將文心蘭撒向觀眾席。

音樂劇也加入許多農村常見的物件到表演,像是用芒果呈現今年美濃芒果的盛產,包括吃面帕粄(mien pa banˋ,粄條)必加的「玉兔牌烏醋」已成為離鄉遊子對家鄉的想念。此外,也將許多客家菜餚或食材形象成肢體表演,來傳達食物與家的連結,更有台詞說到:「褲袋裡,毋半點錢(fu toi diˊ,moˇ ban diamˋ qienˇ)」,因為沒錢所以無法吃那麼多客家菜,表演充分展現美濃客語爽朗、率真的風格。

《母樹林的孩子,歸來喔》表演有個橋段手拿著南部小吃店常見的「玉兔牌烏醋」。洪俊傑攝
後生創作營成肢體組導師劉崇鳳。洪俊傑攝

獨自夜宿美濃母樹林:內省自己和他人的關係

創作營由文字、音樂及肢體等3個組別,且各別對應著作家張卉君、音樂人黃瑋傑、自由舞蹈家劉崇鳳這3位創作營導師。以及還有位導師李後璁(山鹿)在創作營加入「自然引導」課程,帶領學員走入母樹林體驗「自然獨處」,因此學員得在母樹林獨自住過一晚,去重新連結自己。

擔任過上一屆(2021)後生創作營的文字組導師張卉君,後來(2022)在花蓮縣鳳林鎮體驗了「靈境追尋」受到很大的啟發,因此她「靈境追尋」的經驗,轉化至這次創作營〖回身・同在〗的發想,並加入上一屆後生創作營所無的自然引導課程。同時,她也從今年黃蝶祭的「回」字主軸出發,自己除了是回字的圓心,也是獨處,而外圈的圓則是自己和他人、社群、及自然的關係。

身兼黃蝶祭總召與後生創作營文字組導師張卉君,與學員一起表演。洪俊傑攝

自然引導的活動,也不能輕易離開獨處範圍的圓圈。張卉君強調:「自己身體是覺知世界的重要途徑,此途徑經歷世界之後,回到內在跟自己相處,所以身體是很重要的介質,更是要打開身體去感受。」

有學員分享她的「自然獨處」選到「祖靈之地」,所以晚上睡在墓碑邊。在聆聽建自己內在的聲音的過程中,反而沒有想像中的害怕,讓她在創作更向前邁進。

《母樹林的孩子,歸來喔》音樂劇,除了呈現集體的創作外,也有肢體表演的學員,會走出舞台前兩樹之間的鏡框線,進行Solo的表演,展現自己在與森林獨處與沉澱的感發。節目靠近尾聲,會學員間的創作故事,又能殊途同歸地合流在一起,訴說著返鄉之情。返鄉歸來,除了有獨處上的省思,但也不會只剩自己,更揭示了回家也須面對著自己和他人的關係。

肢體組學員的彩排時的模樣。洪俊傑攝。
在創作的過程,十分需要獨處與沉澱。洪俊傑攝。

延伸閱讀:

向反水庫運動30年致敬 美濃黃蝶祭如何走向「回」歸認同

【張凱清、洪俊傑/高雄報導】一句客語「揚葉仔,飛歸來喔!(iongˇ iab eˋ,biˊ guiˊ loi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