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柏均、蘇佑昇/苗栗報導】台三線上的重機呼嘯而過,位於沿山的苗栗獅潭有著豐富的客家與原住民文化,當地的義民廟旁,立有一座全台獨一無二的「拓墾先賢黃南球塑雕像」,並著有三大塊碑文以紀念他對當地的開墾事蹟。不過,這座雕像是29年前在黃南球去世多年後所立,當時的碑文參考當年的訃聞加以改寫,並用族群不正義的方式,描述原住民為「生番」、「野蠻」與「征服」等用字遣詞。隨著時代潮流改變,臺灣進入更成熟民主的社會,近代的臺灣歷史也逐漸有多元的角度,帶著反省角度去思考各族群間共存、共榮的美好,因此也有改寫碑文的聲音出現,以追求轉型正義的落實。

位於苗栗獅潭義民廟後方設有黃南球雕塑像,並著有碑文,以記念他當年開墾當地的歷史。何柏均攝
黃南球碑文改寫,把早期對原住民歧視字眼的「番」字改掉,是面對臺灣歷史的重新省思。何柏均攝

從「生番出沒」到原客共好,臺灣首次碑文改寫創舉

於是昨(10)日上午,在黃南球家族後裔與當地原住民賽夏族代表共同見證下,進行這座雕像的「改寫碑文」揭牌儀式,將原本碑文上對原住民族歧視的「生番」等字改寫,推動這次活動的客委會主委楊長鎮表示,除感謝黃家後人願意追求原、客共好之進步思維同意改寫碑文外,也期盼各族群之間相互扶持,在台灣這塊土上共同成長,共存共榮。

同樣身為獅潭人的楊長鎮表示,這次碑文改寫的活動,是臺灣首次由地方的角度改寫碑文的創舉,因原碑文所採用的是日本時代的資料,當中有寫到「生番出沒」等字眼,隨著時代不同,當初使用的字眼是否需檢討修改,因此地方人士與黃屋後代進行討論,最後決定為表達對原住民族的尊重,贊同將碑文裡的字眼重寫,這可能是臺灣許多墾首後代中,最進步最領先的一種做法。

一同揭牌的原住民代表、百壽部落豆鼎發長老特別用賽夏族語說:「過去的歷史不管是和好、爭執,都要尊敬這些過去,不必再追究過去,而是要謹記在心成為借鏡,讓我們未來不要爭吵,好好活在這塊土地上。」他說,特別用族語將這段話,因為知道祖靈們也在現場,如果我不用族語在這個重要場合講話,以後祖靈會怪他說:「怎麼不會講族語?」

黃南球碑文改寫,今年初施工人員把舊碑文拆下。馮天蔚提供
泰雅族口簧琴達人梁玉水在黃南球碑文揭幕前現場表演。何柏均攝

現場原、客雙語交錯,但語言已不是族群間隔閡的原因。不但會說自己族語的豆鼎發,因長期在客庄地區生活,也說著一口流利的客語,他表示:「今天的紀念碑改寫,是原住民和客家人的和解及彼此更加認識,因為以前我們在這片土地有很多衝突、誤會,但那都是過去了,現在我們透過以前的事情來反省,一起好好的奮鬥,我相信祖靈們一定會很開心的。」

在公私之間的掙扎,黃家後代:「讓每個人找回自己的根」

而代表黃南球家族的後代、祭祀公業管理人代表黃卓衡,更是以大氣的態度,推動這次的碑文改寫,他說:「講真心話,於私的部分,若可以不改,我們最希望不要改。」他表示,當初家族內部對改寫祖先的碑文有正、反兩面聲音,甚至反對者不止少數,但經過溝通、協調,家族也終於「願意改」。

黃卓衡接受《客新聞》專訪時一度講到紅了眼框,他說:「於公的部分,我的祖先被立碑成為公眾的雕像,就是眾人的事,要當地人、獅潭鄉民覺得合適最重要」,他認為1百多年前,祖先輩在獅潭拓墾,雖然有衝突、有對立,但這是他們創造出的歷史,「如同現在我們也要面對自己的歷史,讓100年後的後人怎麼看我們,這是我們的責任。」

黃南球的後代、祭祀公業管理人代表黃卓衡,認為眾人的事就該由大眾共同決定。何柏均攝

交織在公、私領域間掙扎的黃南球後代,做出了一個「困難」的決定,黃卓衡用了一個帶有肯定卻又不願意的字眼:「我不反對改寫碑文」,他認為雕像已經成為公眾的事,已經就不是一個家族想怎樣就怎樣的時代,而是大家覺得怎麼樣,才能長長久久下去,「對我們家族來說,也希望南球公的銅像可以長久在這邊啊!」黃卓衡說。

黃卓衡說:「每個人都要找回自己的家鄉、自己的歷史,這就像是尋根,沒有根就沒有辦法發展,沒有根就沒有國家、也不會有民主」他認為改寫碑文對大家是一個小事,但對家族來說卻是一個很重要的大事,「但我就做一個開頭吧,要讓地方上接受。」

「逆寫」歷史的困難度不小,這條未竟之路的漫長

陽明交通大學客家學院人文社會學系副教授羅烈師,也是這協助擬定新碑文的撰寫人,他認為改寫碑文,去除對歧視原住民的「番」字,是最直接且具體的改變,不過也相對簡單。改寫碑文除了面對族群的轉型正義,更是有對雕像主角黃南球曾「開山打林」(註:客語,為開發山林之意)的英雄角度,變成壓迫另一個族群的「逆寫」歷史。因此,改碑文這樣的阻力,對於曾是台灣財力與實力前幾名的黃氏家族來說,內、外的壓力都不小。

羅烈師說:「相對困難部分,就是改寫黃南球的歷史定位,從客家人的立場,他是『開山撫番』的拓荒者,這是非常偉大的事,但對原住民來看,卻是漢人進來我的領域,搶我土地的事件」,雙方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同一件事,必然對黃南球會有不同的看法。

新碑揭幕儀式,由楊長鎮主委、原住民族委員會教育文化處楊正斌處長、黃南球祭祀公業管理人黃卓衡、獅潭鄉百壽賽夏部落豆鼎發長老、道卡斯族後裔代表劉勝雄、泰雅族代表游漢政、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董事長陳板、獅潭鄉長劉淑能及南庄鄉長羅春蓮等地方人士共同參與見證。何柏均攝

羅烈師認為,現在改寫的碑文雖無法完全改變這個拓荒者的角度,但轉而描述他是一位成功的貨殖家,一生做很多產業重要的事,包括經營樟腦事業、改善交通等對當地有益的事,「雖沒有完全改變面對真正的歷史,但也是另外一種逆寫、轉型」羅烈師說。

羅烈師也透露,雖然他協助擬定這次的改寫碑文,花費時間長達半年以上,來回超過三次的修訂,但也透過舉辦地方性的工作坊,讓賽夏族、泰雅族,與黃姓家族後代參與,加上蒐集當地鄉親的意見,透過類似「集體創作」的概念,避免落入書寫歷史主觀的缺陷。

面對臺灣近代史不應只是單一的活動,而是全面的「文化運動」

在昨日改寫碑文揭牌儀式的現場,充滿著臺灣這塊土地的近代兩百年歷史上,包容與接納多元民族的美好氣氛,代表客籍的客委會主委楊長鎮獻花給原民代表豆鼎發,代表原住民的原民會楊正斌處長也獻花給黃卓衡,彼此互相擁抱與和解。現場近百位的居民參與下,在原民慶典的搗麻糬(粢粑)與客家八音的歡樂氣氛中結束。

豆鼎發長老則強調,改寫了一塊碑文,對於尊重原住民竹的轉型正義,是好的開始,但不希望活動辦完,或許只有文化工作者才會在乎,而是從更多的生活中,看見整個社會對臺灣這塊土地的認識,更不希望多年後,原住民的後代看到改過的碑文,逐漸遺忘這段歷史。

羅烈師也認為,在鄰近原客衝突的地方,很多廟的碑文都是類似的狀況,以漢人的角度看待臺灣近代歷史,大都敘述著當時環境多麽惡劣、原住民多麼兇狠,這樣的書寫的角度,在沿山地區都非常普遍常見的。他希望重新面對臺灣的歷史,要以全國性的概念來看這件事。

黃南球雕像。何柏均攝

他指出:「黃南球的事蹟在教科書的篇幅無法寫太多,許多豐富的地方歷史細節根本無法被看見,應該表現在地方的本土教材中,用地方性的重新檢視、重新反省自己的歷史,然後再用任何形式的改變,包括改寫碑文、地方志(村史)、或任何出版形式的刊物,用任何形式對這段歷史的思考。

「歷史不該被遺忘」羅烈師認為,這段碑文改寫了,就放在這裡,說不定一般人看不到,遊客就算走到這裡來,也許不知道這段歷史的過程,不應該是一個單一的活動,歷史應該是多源的,有客家、有原住民甚至河洛人,彼此互為主體,羅烈師說:「我們怎麼看待從前的歷史,就會涉及當代的發展,不只是獅潭這個點,更希望從臺三線沿線,發展北到大溪,南到大湖、卓蘭等地的整個面的『文化運動』」。

原住民慶典常見的搗麻糬與客家慶典常見的粢粑類似,都是招待客人的食物,見證原客共好的一面。何柏均攝
客委會主委楊長鎮獻花給當地賽夏族代表豆鼎發長老。何柏均攝
代表原住民的原民會楊正斌處長也獻花給黃卓衡,彼此互相擁抱與和解。何柏均攝
黃南球雕塑像改寫成為原客共好文化行動的開端。何柏均攝
舊的碑文存放在獅潭義民廟內的史蹟館。何柏均攝

 

黃南球改寫碑文全文:

黃南球先生 生平事略

南球(1840-1919)祖籍廣東省五華縣梅林鎮尖山,體格強健,武藝高強,生性豪爽、機智過人,是客家漢人進墾內山的領袖,也是開發產業與交通的實業家。父親黃梅怡移居苗栗雞籠庄,有子五人,南球先生排行最小。八歲就讀私塾,三年後棄學,與其兩位伯父耕作。

及長,有大志,膽識過人。同治二年(1863),由雞籠庄移居南庄,協助族叔打理家務。自此先後組成金萬成、金協成、廣泰成等墾號,進墾苗栗縣獅潭、三灣、大湖、南庄等地區。內山本為賽夏與泰雅兩族之領域,南球先生及其他開墾領袖,聯絡群眾,號召壯丁,進入內山,並以征討、誘騙及安撫等方法,征服數十部落。

光緒七年(1881)福建巡撫岑毓英視察臺疆,下諭傳見南球先生,垂詢內山開墾等事。南球先生陳述開闢後山及撫平各族之策略,侃侃而談,深得賞識,即委以開闢撫平重任,並兼辦總墾戶事。迨毓英由福建巡撫升任雲南總督時,南球先生赴閩送行,毓英堅邀南球先生同往;南球先生以故鄉多事,不願遠行。毓英乃為之引見閩浙總督何璟,且云將來臺地征撫內山,非南球先生莫屬。其器重如此,毓英可謂南球先生知己也。

光緒十年(1884)法國犯臺,全島震動。臺北為首要之地,南球先生率民勇,參與守城,前後共四個月。光緒十六年臺灣巡撫劉公銘傳聞南球先生名,派任前往大嵙崁出征泰雅族,曾經一夜攻破防線十八處,論功特摺保奏五品職銜,賞戴藍翎。

南球先生雖受岑劉二公先後賞識,但其生平所志,在於農林實業,而非官場功名。計先後拓殖山林,開闢田土,如南坪、獅潭,八角林,南湖、罩蘭一帶,經積數十餘里,闢田千有餘頃。

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日軍攻臺,南球先生率勁字營民兵抗日,失敗後避居廈門。三年後歸籍返臺,曾出任苗栗辨務署參事、苗栗廳參事等職,臺灣總督府授予紳章。南球先生延續戰前事業,開拓土地,並經營蔗糖、菸草、製腦、製紙,並投資大安軌道株式會社,築建自苗栗至南湖的輕鐵軌道,更創設「有限責任苗栗興產信用組合」。黃南球先生從土地開墾逐漸累積財富,與官府之間日形密切而受到賜封,是位擅長拓墾、理財的人物,也是十九世紀中葉之後苗栗地區的重要領袖。

後記

苗栗獅潭義民廟河濱公園有黃南球塑像,並附碑記,係黃南球祭祀公業1994年捐地予廟方時所立,其碑記詳述南球生平,由管理人黃逢谷所撰。記中述及南球參與清代征討原住民族之事頗多,其立場與用語未盡符合當代族群平等觀念。獅潭子弟對此心有不安,乃提議改寫碑記,期原客關係和解共榮,南球之後人深表同感,乃邀陽明交通大學羅烈師改寫其文。稿成,先與族人討論,又會集地方原客人士、獅潭鄉公所暨義民廟管委會等商議,冀其周延,而後完稿改置。至於舊碑,則移至義民廟開發獅潭史蹟館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