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客新聞》與《MyGoPen》合作反詐騙,將提供「事實查核」、「詐騙破解」等相關新聞訊息,本篇文章由《MyGoPen》提供,若疑似遭到詐騙,仍有疑問可撥打「165」反詐騙專線。

你可以先知道:

(1)傳言提到的原始事件是 2016 年一起感染裂頭絛蟲的案例,該寄生蟲的理想宿主並非人類,避免生飲生食就可預防。

(2)在食用生魚片時應注意食材的新鮮度,紅肉魚可觀察魚肉顏色是否變褐,白肉魚則可觀察是否失去水分、缺乏彈性。

網傳「高雄婦人突癱瘓,切開脊椎見被爬滿寄生蟲」、「原因是吃生魚片」的訊息。經查證,傳言所述的事件確實存在,是 2016 年一位感染裂頭絛蟲的病患,此類寄生蟲的理想宿主並非人類,飲食上不要亂喝山泉水、留意生魚片和不夠熟的牛排就能預防;民眾在食用生魚片時,應挑選新鮮食材、注意環境衛生,並可將容易有線蟲的頭部、鰓部和消化道去掉。

吃生魚片染寄生蟲的貼文?

原始謠傳版本:

高雄婦人突「癱瘓」,切開脊椎見被爬滿「寄生蟲」!原因是吃「生魚片」,醫生都嚇傻了!

並在社群平台流傳:

查證解釋:

相關來源報導

MyGoPen查詢相關公開資料,該事件應發生於 2016 年 9 月,但高雄長庚官網該時間區間內的「記者會資訊」並無資料,官網搜尋也沒有紀錄,但當時各大媒體報導包括:《東森新聞》《華視新聞》《三立新聞網》《中視新聞網》《ETtoday 新聞雲》《自由時報》均有報導。

專家解析寄生蟲案例

新光醫院家醫科醫師柳朋馳表示,該病例的重點應是為何感染以及為什麼如此嚴重,使得診斷和治療的過程變得相當驚悚,造成民眾嚇到竟然有人脊椎切開都是寄生蟲的恐怖情況。柳朋馳強調,預防這類寄生蟲最重要的方法就是不要生食生飲,路上山泉水不要亂喝、生魚片或是不夠熟的肉排等等都要小心。

以該病例的裂頭絛蟲為例,絛蟲是一個節片、一個節片的,節片成熟或是斷掉後、可以直接再生長,所以它會長不完、生長得很長。這類寄生蟲的終端宿主最常見的就是狗、貓,其他動物例如老虎、獅子、豹、狐狸在台灣比較少見,這些也都是曼氏裂頭絛蟲的終端宿主,人類並不是牠們的理想宿主、只是不小心感染。

柳朋馳強調,寄生蟲其實大部分都跟飲食有關,所謂的不正常飲食、通常尤其是指生食,不小心吃進幼蟲或是蟲卵,但我們人類不是這些的主要寄生宿主,所以它不見得會跟你在它原本應該在的胃腸道位置一起和平共處,寄生蟲會開始亂跑、也就是「移行」,最常見的就是跑到神經系統、肝膽系統等等,這時候各部位的症狀就會出來,感染可大可小。

以最常見的胃腸道為例,最嚴重的話甚至穿過腸子的都有,而像傳言中的病例跑道脊椎的確實比較少,反而還比較容易往上走、跑到腦部去,因為腦部空間大,寄生蟲攻擊到什麼腦區,腦區的功能就可能出現缺陷,而脊椎腔的空間雖然較小,但寄生蟲移行到不同的第幾節脊椎時,對應的功能也會出問題,例如若是發生在腰椎就有可能下肢癱瘓。台灣過去相關的個案也不少,但因為公衛條件越來越好,近年來已較為少見,比較多的反而是在一些東南亞國家, 但即使先進國家像是韓國、日本、美國、歐洲這些也都會有案例。

柳朋馳指出,有些移工會因為保有在原來國家的習慣,而在灌溉溝渠、大水溝釣魚來吃的行為,而且甚至認為台灣比原來的國家更乾淨、以前都能這樣吃為什麼在台灣不可以,或是以醃漬辣醬的方式生吃,這些都是民眾必須特別關心移工朋友的地方。

柳朋馳也提醒所有民眾,除了山泉水、生魚片之外,還有一個要注意的生食菜色就是生菜沙拉,如果生菜沙拉是用天然有機堆肥、而不是化學堆肥,就有可能用到動物的糞便而在吃沙拉的時候,吃進去了寄生蟲卵,所以臨床上還是都建議吃「熟食沙拉」,只稍微川燙,或是烹調溫度、熟度不夠的溫沙拉也不在建議之列。

怎麼吃才安全?

《食藥署》在 2017 年時也有相關的衛教宣導文章,究竟生魚片要怎麼吃才安全?首先最重要的是生魚片的新鮮度。若要判別鮭魚、鮪魚等紅肉魚是否新鮮,可以看紅肉魚的顏色,紅色的魚肉因為含有稱為「肌紅蛋白」的鐵質蛋白質,切成生魚片時,當中的鐵成分與氧接觸會變成褐色。

所以如果看到紅肉魚顏色變褐,且失去水分及彈性時,就是切開太久,已經不新鮮了;至於鯛魚這類的白肉魚,可以觀察肉質是否已失去水分,或缺乏彈性來判斷。此外,魚類有時候會有線蟲寄生,可以在處理魚類食材時,將容易有線蟲的頭部、鰓部和消化道去掉。

結論

只要避免生飲、生食就可預防這類寄生蟲,且人類並非這類寄生蟲的理想宿主,飲食上多加留意即可。隨著台灣公衛環境越來越好,近年這樣的案例其實已經較為少見,民眾無須過度恐慌;若要食用生魚片,挑選新鮮的食材、注重環境衛生,就不會吃出問題。

衛教資源:

食藥署食藥好文網 – 生魚片怎麼吃才安全呢?
泛科學 – 鮭魚生魚片裡的日本海裂頭絛蟲,哪有那麼可愛(怕)

諮詢專家:

新光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 – 柳朋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