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柏均、范修語/桃園報導】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舉辦20週年客家學院院慶,舉辦一系列的國際研討會,包括今(12)日登場的「石滬保存維護國際研討會」,緣起於聯合國「海洋科學促進永續發展十年計畫」(簡稱:海洋科學十年),重點在保存全世界擁有石滬文化的國家,與會國包括來自日本、關島、菲律賓等國家的研究學者,連結國際組織的海洋科永續發展計畫,對臺灣澎湖石滬群、苗栗後龍外埔與位於桃園新屋的客家石滬群,加以保存研究發展。研討會包括:生態永續、考古歷史、文化與社會制度與結構技法等四大主題進行。

今日「石滬保存維護國際研討會」首日登場,由台灣石滬研究的學者國立澎湖科技大學觀光休閒系李明儒教授主持,與談人包括美國關島大學 William Jeffery 副教授、菲律賓大學 Cynthia Neri Zayas 講座教授、日本遙測技術中心 Yessy Arvelyna 研究員與國立中央大學水文與海洋科學研究所黃志誠所長,針對各國石滬研究交流。

四位學者發表結束後接受現場提問,一起討論石滬保存議題。范修語攝
李明儒教授為議程討論主持人,也提出自身對於石滬保存觀點。范修語攝

李明儒教授指出,石滬是保存在地知識重要的關鍵,因為石滬位置跟當地的漁場有關聯,也會跟當地水流與環境有關,但近年來知識因人口老化而快入的流失,「我們一直以為石滬都在那裡,但他們會改變大小、位置或是消失」,目前臺灣石滬包括澎湖吉貝、苗栗後龍、桃園新屋的石滬被登錄成文化景觀。

石滬研究的重量級學者William Jeffery副教授也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動下的「海洋科學十年」重要性進行短講,他表示:「石滬保存了很多海洋瀕危物種,也可提升海洋意識」, Jeffery副教授以擁有超過800個石滬的雅浦島(Yap)為例,他說石滬是當地人捕魚技術,也是當地人與環境共存的方式之一,石滬雖然是超過百年的古老技術,但其中的傳統知識可跟現代知識結合,透過保存石滬的過程,學習對海洋環境共好的知識,讓我們可以鑑往知來(The future is looking back)。

位於客家庄新屋的石滬,也是海洋客家重要的文化之一。范修語攝
美國關島大學William Jeffery副教授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推動下的「海洋科學十年」重要性進行短講。范修語攝

另外也有來自菲律賓大學的Cynthia Neri Zayas講座教授,透過各國對石滬研究的知識,連結各地對於石滬文化的發展。她說日本的石滬稱「石干見」、菲律賓當地稱為「Atob」等不同名稱,雖然名稱不同,但對彼此互相的連結是「水底下珍貴的文化資產」。石滬對各地文化發展,有「海中的廚房」或是「海中花園」之稱。Cynthia Neri Zayas也特別提及新屋的石滬跟在地文化有連結,可能多半跟客家族群以農業為主,而來自海洋的營養則是補充為輔,因此她看見當地石滬較小型為主有關。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局長表示,透過從水下文化資產角度,探討石滬與人類生活之關係,邀請各國學者來台交流,與臺灣研究石滬的學者、地方社團與NGO組織一起來對國內石滬保存與維護進行交流,增加台灣石滬列入世界遺產潛力點的機會,透過保存與推廣相關石滬知識,讓國際社會看見臺灣一起成為保護環境與水下資源的努力。

菲律賓大學的Cynthia Neri Zayas講座教授研究各國石滬,並發現各地石滬與在地文化連結的形式都不同。范修語攝
2023石滬保存維護國際研討會。范修語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