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慶中/綜合報導】一場20年來規模最強的熱帶風暴,正從印度洋海面逼近孟加拉與緬甸。有關單位為了避免造成過大災情,上周六(13日)緊急將兩國沿海地區的數十萬民眾撤離。
綜合《CNN》、《路透》與《法新社》報導,強烈熱帶風暴摩卡(Mocha,暫譯)上周四(11日)在孟加拉灣形成,強度持續增強,持續風速達每小時259公里,中心最大陣風高達每小時315公里,已相當於5級大西洋颶風,遠高於我國中央氣象局「強烈颱風」(17級風,每小時241公里以上)標準。
Imagery of the current effects of #CycloneMocha #Cyclone #Mocha #wx #wxtwitter #tropicswx #Myanmar #Bangladesh pic.twitter.com/LurTI9EzVS
— Hurricane Chaser Chase (@hurricane_chase) May 14, 2023
根據《聯合颱風預警中心》(Joint Typhoon Warning Center)周日(14日)的最新預報,摩卡正以每小時20公里的速度向北移動,將在周日下午稍晚自孟加拉灣登陸,預計的行進路線將橫跨緬甸西部若開邦(Rakhine State)與孟加拉國東南部的科克斯巴扎爾(Cox’s Bazar),這是世界上最大難民營的所在地。
《美聯社》與《BBC》周一(15日)上午最新統計顯示,大風吹倒了行動通訊信號塔,切斷了該地區大部分的通訊,科克斯巴扎爾難民營有超過1300座臨時建物被吹垮,16座供避難的清真寺和學習中心也遭到破壞,多地爆發土石流,緬甸官方證實造成5人死亡,傷者仍無法統計,孟加拉當局尚未公布資料。
科克斯巴扎爾難民營收容了近100萬羅興亞(Rohingya)難民,他們都居住在簡陋不堪的房舍。因為擔心羅興亞難民不願返回5年前逃離的緬甸,甚至永久定居,禁止在難民營使用水泥建造房屋。孟加拉當局周日緊急宣布,已將科克斯巴扎爾的19萬難民與吉大港(Chittagong)近10萬人遷至安全地帶,「難民已分別撤離至約4千處避難所」。
總部位於孟加拉的聯合國羅興亞難民對應處(UN Rohingya Refugee Response)首席協調官簡因(Arjun Jain)指出:「我們預計這次熱帶風暴帶來的影響,將比難民們在過去5年中遇到的任何其他自然災害嚴重,現階段我們還無法確認熱帶風暴的登陸點以及強度,只能抱著最好的希望,同時做好最壞的打算」,目前已經開始疏散低窪地區及患有嚴重疾病的人。
而在緬甸,若開邦和伊洛瓦底江沿岸的濱海地區居民也紛紛開始撤離,暫時安置到學校和寺院避難。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IFRC)的卡夫利(Sanjeev Kafley)表示,「我們正準備面對一起重大緊急事件」,災難應變小組與超過3千名接受過救災與急救訓練的當地志工已在營地待命,已準備了包括7500組緊急避難所套裝工具、4000組消毒衛生工具與2000個水容器準備分發,目前IFRC正在重新安置弱勢群體,並在村莊與鄉鎮宣導這場風暴可能帶來的影響。
在過去的數十年間,影響亞洲部分國家的熱帶風暴強度持續增加,《路透》引述最新的研究結果,到本世紀末,熱帶風暴對此地區的破壞力可能增加一倍。
熱帶風暴(根據發生的海洋盆地位置與強度,也被稱為颶風、颱風及熱帶氣旋)的生成與海洋熱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至少必須在海溫達到攝氏27度才能形成,海洋溫度越高,風暴攜帶的水氣就越多。科學家們仍在努力了解氣候變遷與極端氣候影響熱帶風暴的機制,現今的大量研究已將人為造成的全球暖化,與更強大、更具破壞性的熱帶風暴聯繫起來。
由於海洋吸收了全球約90%的多餘熱量,加上極端氣候與暖化導致海溫不斷上升,為熱帶風暴的增強提供了理想的條件。南亞地區的孟加拉與緬甸尤其受到威脅,因為地勢相對低窪,而且又是大批世界上最貧困人口的家園。
孟加拉被視為「世界上最易受氣候影響的國家」之一,根據世界銀行研究中心(World Bank Institute)早先的分析,每年約有350萬孟加拉國人面臨河流洪水氾濫的風險,同時也威脅到該國的農業、基礎設施和清潔水供應。
印度熱帶氣象研究所的氣象學家寇爾(Roxy Mathew Koll)表示:「孟加拉灣的強季風可能攜帶更多的水氣,近年經常發生的強降雨就是受到氣候變遷的影響」。南亞地區每年6月到9月的季風季節,受到海洋與大氣中多種重疊的氣候模式支配,包括「聖嬰-反聖嬰」的天氣周期,以及印度洋偶極(Indian Ocean Dipole,一種發生在印度洋上空的異常氣候振盪現象)。
哥倫比亞大學氣象學家列佛曼(Anders Levermann)指出,該地區「雨量過多使民眾受苦;如果不下雨生存更加辛苦」,「他們需要的是穩定的降雨,但現在面臨的就是在全球暖化下受到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