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慶中/綜合報導】猴痘(Monkeypox)疫情自去年爆發以來,各地陸續出現確診案例,隨著新冠肺炎疫情消退、各國邊境解封與民眾報復性大量出遊,各國衛生單位無不嚴陣以待,盼能遏阻本土感染案例發生。

南韓疾病預防控制中心(KDCA)上周六(8日)證實,國內已出現首起猴痘本土傳染個案,使全國感染總數達到6例。

《韓國時報》報導,該名患者是韓國公民,過去3個月內並無出國旅行史。上周一(3日)因出現皮疹到醫院求診,上周四(6日)被地區保健所通報為猴痘疑似案例,隔天(7日)篩檢報告出爐,被確認為本土猴痘個案。

KDCA 表示,該名患者在上月底開始出現症狀,並還已與多人密切接觸了幾天。目前患者正在住院接受隔離治療,身體狀況良好,但無法提供有關此人的更多資訊,現正針對該名確診者的活動路徑與接觸對象進行清查。

南韓首起確診猴痘個案是在去(2022)年6月22日出現,衛生當局隨即提升防疫等級至「注意」級,第5起個案則是在上月13日通報,前5起個案都屬境外移入,均有出國旅行史。

我國疾管署(CDC)發言人羅一鈞周四證實,國內新增2例猴痘病例,皆為本土個案,2人都是居住在北部的本國籍男性,目前都在醫院接受隔離治療。台灣目前的猴痘確診人數已達23人。

現階段猴痘防治最有效的方式仍為疫苗接種。翻攝自HITE《臉書》官方粉專

根據CDC的資料顯示,猴痘病毒在1958年首次從研究用的猴子體內發現,人類首起感染案例是1970年在剛果民主共和國(DR Congo)的9月大男嬰。主要由齧齒動物和靈長類動物傳播給人,屬人畜共通傳染病。去年5月疫情爆發後至12月底,全球確認感染 的8萬多病例中,約65人死亡,絕大多數症狀輕微。隨著1980年天花絕跡後停止接種天花疫苗,猴痘成為現存最嚴重的正痘病毒(Orthopoxvirus)感染症。

猴痘感染後症狀包括發燒、畏寒、寒顫、出汗、頭痛、肌肉痛、淋巴腺腫大(如耳週、腋窩、頸部或腹股溝等處)、極度倦怠。發燒1至3天後出現皮膚病灶,如斑疹、丘疹、水泡、膿疱至結痂,常自臉部蔓延到身體其他部位,四肢比軀幹更常見。2022年的全球流行疫情觀察到,前驅症狀例如發燒,並不一定出現,也可能在皮疹出現後發燒,皮疹常出現於生殖器或會陰部,未必會擴散至其他部位,大多數個案可於幾週內康復。但兒童與免疫功能低下者可能併發重症,包括繼發性細菌感染、肺炎、敗血症等。
【相關新聞】猴痘蔓延逾75國 賴比瑞亞通報自2018年來首例

【相關新聞】猴痘疫情持續蔓延 洛杉磯傳首例死亡個案

CDC提醒,要預防感染猴痘除接種疫苗外,尚須注意下列情形:
一.降低人際間傳播風險。高風險性行為(如多重性伴侶、性交易服務者、於營業場所發生性行為者、性病患者等)務必接種疫苗;應避免與猴痘感染者接觸,勿出入可能與不特定人士密切接觸之社交活動等高風險場域,並請全程使用保險套;曾在確診個案精液中檢出病毒DNA,目前尚未確定是否具有傳染力,但仍建議男性病患於出現症狀後3個月內應避免各種性行為,或全程使用保險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