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來美
資深媒體人,曾獲客家新聞獎、兩岸新聞獎,現從事文史寫作。
由陳運棟、鄭錦宏、彭維光編輯的《田園詩人謝長海——鐸庵先生詩人紀念集》去年10月出版,內有數百首詩作、日記。小他57歲的屘女謝文玖(謝霜天),寫了12篇紀念文,她對父如祖父般的孺慕之情;對大嫂林戊妹如母般的情感,感人肺腑。
謝長海(1887—1967)生於銅鑼芎蕉灣,1895年日人據台,父親謝開福加入吳湯興的「新苗軍」抗日,乙未戰役失敗為避日人追查,改名謝景雲。受父親抗日及不滿日人殖民統治,他引「茅庵無日,木鐸有聲」,取別名「鐸庵」,立志宣揚漢文化,做喚醒民族文化的木鐸。
1927年栗社成立,謝鐸庵在「歲暮感懷」徵詩時,以「又是江南臘鼓吹,中原西望不勝哀﹔殘棋一局誰收拾,忍把山河付劫灰」詩作,被左詞宗李祥甫評為第4名。從此詩作不斷,常邀詩人到芎蕉灣山居賦詩聯吟。
「種菜兩三畦,滋培渴雨霓;汲從池水滿,澆向夕陽低。既免霖霪患,旋看嫩綠齊;於陵風不遠,食力共夫妻。」這首「灌園」是他田園生活寫照,他白天務農,種水果,做竹篾、木工,晚上讀書作詩,睡前寫日記,自謙「蕉山逸民」。
「牛耳騷壇十四秋,愧無建樹慰吟儔;才緣短拙名難著,詩為平庸稿少留。故舊凋零恆悒悒,河山復未恨悠悠;年登八秩身衰老,願向諸君乞退休。」1952至1966年謝長海擔任栗社社長,去世前一年寫詩懇辭,由「苗栗詩仙」賴江質接任。隔年是他81大壽,栗社總幹事湯碧峰擬了「東山椿壽」課題,請詩友隔年初到謝府發表聯吟,沒想到謝長海卻於年底因雨濕滑倒,造成腦震盪辭世。
詩友都感不捨,紛作詩哀悼。黃祉齋「忍讀遺詩句馥馡,文風振起厥功巍;德昭去後先生逝,栗社將茲感式微。」湯碧峰「鷗鷺盟中久訂交,每臨白戰列前茅;杖期擊缽期將定,一夕喪鐘竟亂敲。」
「父親悄悄賣掉手中唯一的金戒指,母親飼養豬仔愈加勤勞賣力,大嫂與姪媳在菜園田間也不知多流了幾許汗水,結果臨到註冊時依然湊不足所需的錢數,還是大嫂腆顏向親戚借貸,才算解決了燃眉之需……。」1967年剛從淡江大學中文系畢業,教了半年書的謝文玖,沒想到回鄉過寒假,竟是奔喪。她是芎蕉灣第一位大學生,為了栽培她,大嫂、姪兒夫婦都默默付出,父母都要她感念在心。
謝文玖(1943年生)是謝長海續弦後所生,比姪兒謝其煚(1934年生)還小9歲,她沒讓父母、大嫂及姪兒夫婦失望,她勤於寫作,作品常見各大報副刊,1976年她以《梅村心曲》榮獲國家文藝獎,1981年再獲中國文藝協會小說創作文藝獎章。她有位姊姊是聾啞,也以在台北市啟聰學校教書為職志;她的愛心與文學上的成就,1977年也讓她當選全國十大傑出女青年。
「父親,正像一座藹然高山,我這置身曠野踽踽獨行的遊子,每在倦旅思家的時候,就遙目南望……」謝霜天《梅村心曲》的老詩人是父親;那堅毅、刻苦、堅貞的客家婦女,就是年輕就喪夫的大嫂林戊妹。
謝其煚喜愛攝影,先後獲中國攝影學會影展金牌獎、中國文藝學會黑白攝影文藝獎章,後加入苗栗硬頸攝影群,出版《台灣牛》、《耕種人》……等多本攝影專集,2019年並獲客委會頒成就獎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