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台源/桃園報導】台北市客家文化基金會推出「2023全球客家串流計畫」,該計劃預計培育客家青年將客家傳統精神與符號轉向當代。該會副執行長黃瑄詠接受《講客廣播電臺》主持人徐明珠與彭月春專訪時指出,希望提供平台讓青年朋友可以在全球客庄流動,用客家觀點發掘社會議題,分四大類別議題但不限各種呈現形式,徵件計畫最高補助最高25萬元,盼青年才以開創性視角連結國、內外客家相關領域,回應當代客家的豐富樣貌。

3月14日中午播出的《徐娘娘个海陸大餐》節目,黃瑄詠分享即將開幕的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2樓的音樂戲劇中心劇場活動,以及近期登場的「2023全球客家串流計畫」徵件。串流計畫每年約徵選出3至5組串流者,累計至今共資助29項計畫。前7個年度已資助青年至台灣各地客庄,也包括離島澎湖,還有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日本、與中國等國家的計畫,進行跨域對話。

黃瑄詠說,過去的計畫不乏全台各地的客家青年菁英或實踐者、創作者。包括2016年串流者黃珮舒於2019年以《纏,一溜仔》專輯入圍第31屆金曲獎最佳客語歌手獎;2017年串流者詹慧君把田野調查策畫成戲劇《還陽記》,入圍第16屆台新藝術獎。

2018年串流者胡錦筵把田調過程書寫成小說《夏天好美麗》,得到第9屆台南文學獎劇本類首獎;同樣2018年串流者何思瑩,以「屏東運將の滿洲紀事」計畫,追尋阿公年輕時光過程,被陳慧齡導演拍攝為《給阿媽的一封信》紀錄片,2021年入圍第58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並獲2021法國影展The SMR13 International Independent Film Festival最佳紀錄片。

2023全球客家串流計畫徵件開跑,即日起至4月7日開放徵件。圖為2021年成果發表會。翻攝全球客家串流計畫臉書

黃瑄詠指出,本次徵件類別分為四大類,分為社會實踐類、表演藝術類、語文創作類與跨領域或其他類,徵件時間即日起至4月7日為止,預計徵選4至5名,含備取名額1名,每案金額依審查結果核定,最高補助25萬元,屆時將依計畫內容進行書面審核與面試。

徵件對象對象不限個人,或是政府合法立案登記的非營利組織與非政府組織團體,徵選計畫也鼓勵與國內外藝文團體聯合創作執行,不過以年滿18歲至未滿45歲的青年為優先。該徵件計畫預計今年10月中之後進行成果發表期,詳情請上「全球客家串流計畫」臉書或上「臺北市客家文化主題公園」官方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