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慶中/綜合報導】新加坡的昆蟲學家在一處保護區中,發現了一種新品種的蟑螂,由於覺得其外型神似《精靈寶可夢》中的一種異獸,決定以之命名為「費洛美螂」(Pheromona)。
《Straits Times》報導,新加坡李光前自然歷史博物館(Lee Kong Chian Natural History Museum)昆蟲學家符茂生(Foo Maosheng),2016至2017 年期間,在武吉知馬自然保護區(Bukit Timah Nature Reserve)的一片次生林中進行昆蟲調查時,發現了一種從未看過的蟑螂,他採集了幾隻雄性標本,但這種蟑螂的身份一直是個謎。
符茂生表示:「新加坡沒有關於這種蟑螂的文獻記錄,而它的 DNA與資料庫中的任何物種資料都不同,這增加了此物種尚未被正式記錄可能」,後來菲律賓UPLB自然歷史博物館昆蟲學家盧卡納斯(Cristian C. Lucanas)加入他的研究,經過形態學與解剖後確認發現新品種,並發表在上月27日出版的《亞太昆蟲學期刊》(Journal of Asia-Pacific Entomology)中。
符茂生認為這種新品種蟑螂「有一對長觸角、有如兜帽的翅膀與細長的腿,和《精靈寶可夢》中的『費洛美螂』(Pheromosa)非常相似」,決定用這個名字替其命名。
費洛美螂的正式學名為「Nocticola pheromosa」,分類屬於穴蜚蠊科(Nocticolidae)的蜚蠊屬(Nocticola,拉丁語原意為喜歡夜晚的)。蜚蠊是蟑螂的正式名稱,包括費洛美螂在內,共有23種品種。
「大多數人會想到蟑螂,都會直接聯想到強壯的美洲蟑螂,但費洛美螂完全不同,它遠較美洲蟑螂更加脆弱,因為這個品種的蟑螂的原生地是一處受到良好保護的生態系」,符茂生指出,雖然有些人可能不喜歡蟑螂,但它們在生態系統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有些森林蟑螂是傳粉者,少數也有助於生態系的養分循環。蟑螂確實有存在的功用,但由於其既定的負面含義與外觀,即使在正式的昆蟲調查期間,也往往會被忽視」。
符茂生對昆蟲和《寶可夢》系列的熱愛,使他在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學生與其他昆蟲學家中獲得了「捕蟲者」(bug catcher)的綽號,「當我到不同的地方尋找更多關於昆蟲的信息時,我就像《寶可夢》世界中的昆蟲型訓練師一樣。
由於近年來《寶可夢》系列紅遍世界,「費洛美螂」已不是第一個使用虛構的角色名來為新物種命名的案例。2021年,澳洲就有3種顏色鮮豔的甲蟲,用《寶可夢》世界中的珍稀鳥類急凍鳥(Articuno)、閃電鳥(Zapdos)與火焰鳥(Moltres)來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