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蕭秀琴
曾任出版社總編輯,現為作家暨譯者,著有《料裡風土:往山裡去的地方,九種食材從山到海建構客家飲食》、《料理臺灣:從現代性到在地化,澎湃百年的一桌好菜》等書籍。現居離台北城約一個小時的小鎮,持續文字工作。
「酸的滋味苦的人生,有了平衡就有甜蜜的生活」如果問桔醬之於客家人的意義,我的答案會是這一個。帶著一瓶桔醬走四方的鄉親,並不是因為桔醬的甜滋味,事實上,大部分的傳統客家桔醬會有一種苦澀味。
公視有一部單元劇《桔醬的滋味》,描述一位在楊梅菜市場賣桔醬和鹹菜,獨立將兒子撫養長大的客家媽媽范陳細妹(丁也恬 飾),想為即將結婚又過著現代化生活的兒子范榮新(新仔)在舊宅邊蓋一棟紐西蘭風的嶄新洋房,但她沒什麼錢只有70萬多元,該怎麼將房子蓋起來呢?
范陳細妹靠著賣桔醬的存款,一瓶五、六十元的慢慢存,最後蓋成一棟嶄新的洋房。但在與兒子相處的「新與舊」、「中與西」的衝突中,最後一幕是她知道兒子即將到紐西蘭任職,打算把新蓋好的房子賣掉,將錢留給兒子帶去紐西蘭。不過同時新仔也因為知道自己的母親不可能跟著去紐西蘭過日子,幾番掙扎下決定放棄外派並回老家,快到家門口前,看到一棟明信片中的新房子要賣,他停下車看房子,正好仲介在釘銷售招牌並跟他推銷房子,他們在客廳玄關處看到一個可愛的客家花布裝飾的櫃子。
仲介:「你是客家人嗎?」
新仔:「亻厓係客家人。」
仲介:「屋主說他兒子喜歡吃桔醬,所以建築師特別在這裏設計了一個放桔醬的櫃子,那你一定知道桔醬有客家媽媽的味道。」
有一次在姑姑家聚餐,滿桌菜跟配料,還是有人問:「桔醬呢?倒一些出來,」現代主婦搖頭說;「那種醬不好,吃了會一直想再多添一碗,停不下來。」但另外一種甜甜的金桔醬,就會讓人想忘也忘不了,咳嗽咳不停感冒好不了,阿婆、媽媽強迫要喝的桔醬。
范陳細妹:「桔醬泡滾水」
建築師:「桔醬?」(困惑的表情)
范陳細妹:「我們客家人寒到喝這一個」
建築師:「甜的」
范陳細妹:「你以為我會拿抆豬肉的泡水給你喝喔」
建築師:「就再來一碗」
柑橘屬(Citrus)是一種一旦種植成功就很可能變成有大量產出的樹種,在適宜種植柑橘的地方,種一棵就能結數百顆果實,當沾醬用的客家桔醬多以酸桔(Citrus Sunki Hort. ex. Tanaka)製作,一種酸到難以入口的寬皮橘,卻又是嫁接不可缺少的砧木,鄉居生活就算不經營果園,種一棵用作園藝觀賞,也會有收成,所以每年大量產出的果實就成了地方媽媽要想辦法解決的問題,最傳統的使用方式就是一般人說的客家桔醬,物候好年,還可以做多了送人抑或去市場擺攤。
這是客家人數代累積下來的風土飲食,因此每個灶下都會有自己獨特的滋味,小孩能認出媽媽的味道,鄰里嚐得出是誰家的味緒。
更細緻地說是地方上那棵樹的酸味跟苦味的差異性而有的風味,做桔醬會連桔皮一起用,桔皮中的檸檬苦素(limonin)會讓醬帶著苦澀,因此去桔皮苦味是一種工夫,誰善於水漂去苦但不失去酸桔原有的風味,並保持金黃的顏色,就比較受歡迎。
時代遞嬗口味演變,喜歡新穎追求變化的人,運用自家年年收成的果實,隨潮流精進有不同的做法,沾醬跟保健治咳的做法不同,品種也不一樣,更進一步做成塗麵包的果醬,烤蛋糕的橘皮醬,在適宜柑橘生長的風土上,變化味緒。
《桔醬的滋味》劇中最後,新仔發現埋在土裡裝著童年彈珠的桔醬瓶子中,知道了這個房子其實是媽媽為了兒子打拼一輩子的努力。說實話,我一直不懂酸酸的,運氣不好時會拿到帶點苦味的桔醬,為什麼能讓客家人戀戀不忘?也許這就是那一種酸苦平衡中,才能帶出人生的甘甜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