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綜合報導】校園口罩鬆綁今上路,學生容貌焦慮話題受關注,專家傳授3招降低焦慮感,例如多和熟悉親友相聚、找出並表現自身優點、減少不必要的比較等,戴口罩是防疫,並非為了美顏。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表示,今起各級學校、幼兒園、課照中心、補習班、托嬰中心等,實施室內口罩放寬措施,學生可自行決定在教室是否佩戴口罩,學生可自行決定是否配戴口罩,不過學生關切的可能不是疫情感染問題,而是容貌焦慮,甚至擔心無法做好表情控管。

專家特地傳授降低容貌焦慮感方法,包括多與熟悉親友相聚、找出並表現自身優點、減少不必要的比較等,戴口罩是防疫,並非為了美顏,但校園內健康中心或公共運輸工具,如校車、接駁車內仍應佩戴口罩。

不少家長擔心學生脫下口罩後,因為容貌產生焦慮,甚至增加霸凌事件。台灣社會心理復健協會理事長張自強今天透過新聞稿表示,2月中旬開始實施放寬室內口罩佩戴規定,實施至今已經2週,尚未出現嚴重的容貌焦慮或類似職場霸凌,但校園口罩鬆綁應做好心理準備與調適。

張自強建議,尊重學生自主戴口罩決定,應該由老師帶頭,讓其他學生更清楚每個人都可以衡量自身狀況決定戴口罩與否。他舉例說明,比如老師在班級上課時,不需要特別點名哪些學生有戴口罩,或是沒戴口罩。

張自強說,學生選擇繼續戴口罩的原因,大概有預防感冒所需、尚未完成接種疫苗、擔心空污、青春痘處理中、心理尚未準備好等。容貌焦慮與有無戴口罩沒有直接關聯性,應該是平時戴口罩只露出眼睛,疏於刮鬍子或化妝,拿掉口罩後就必須再花些時間打點。

張自強表示,個人建立自信是表現在工作能力和專長,從全面戴口罩到校園口罩鬆綁,一個習慣的調整,需要師長、學生等各方面師先做好心理準備,循序漸進及尊重自主的方式,以降低不戴口罩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