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台源/台北報導】二二八事件76周年,台灣共生青年協會在凱達格蘭大道舉辦「共生音樂節」,不僅用音樂紀念76年前所發生的二二八事件,也透過展覽、市集讓大眾理解台灣這片土地上發生的歷史與議題。其中,作家顏訥現身講述自己身為受難者遺族,如何透過阿婆張玉蟬口述阿太張七郎所經歷的這段歷史,數度哽咽的他更對長期向外界敘說家族故事、且於去年12月28日過世的阿婆喊話:「你的工作結束了,剩下來是我們的事。」
第11屆共生音樂節吸引大批民眾前來凱道紀念二二八事件,許多年輕的參與者透過聆聽音樂、逛市集、看展覽,更有不少家長帶著小朋友一同前來瞭解過往歷史,將凱道上的現場擠得水洩不通。主舞台從傍晚開始,依序由裝咖人、看日早晚、雷擎、大象體操、林生祥X大竹研與巴奈等音樂團體登台演出,也邀請詩人李敏勇、立委林昶佐、議員苗博雅短講,分享自己對二二八事件及轉型正義的看法。
主辦單位以「空白與填空」為主題策展,敘述二二八事件發生的背景、衝突經過、情治機關與加害者、家屬追尋真相的故事以及政府機關在轉型正義的作為,空間不大的展區吸引眾多民眾排隊觀展;展區內「真人圖書館」活動,邀請二二八事件受難者李瑞漢之孫女李慧生、張七郎之曾孫女顏訥、王育霖之子王克雄3位受難者家屬現身說法,讓聽眾從家屬們切身、真實的故事反思紀念這起事件的重要性。
其中,顏訥以華語、客語穿插講述阿太張七郎、阿婆張玉蟬,以及家族經歷的這段悲戚過往時數度哽咽,顏訥說,二二八事件發生當下,阿婆張玉蟬只有19歲,但張玉蟬與張七郎遺孀詹金枝用信仰與自己的堅毅撐了過來。他轉述張玉蟬曾說過的話來形容當時在鳳林公墓發現張七郎、張宗仁、張果仁屍體時的景象,「你們沒有看到,你們看到了會哭。」
顏訥說,自己相當慚愧,很晚才開始瞭解發生在自己家中的二二八事件,阿婆張玉蟬沒有和他提過,他自己也沒有問阿婆當初如何挺過來的,都是從訪談與口述歷史瞭解事件經過,「也才開始用政治受難者家屬角度看待歷史,很感謝口述史工作者願意做這些艱難困苦工作。」
顏訥分享,自己第一次看到阿婆在哭,是他與外婆一起錄製客家電視台的二二八系列節目《少了一個之後》,他從錄製現場的螢幕上看到張玉蟬說,「如果有一天我去到天國,會跟爸爸(張七郎)說他這一生沒有對不起張家。」這才讓顏訥發現,「張玉蟬的口吻像一位脆弱的小女孩,或許1947年之後他就停在19歲小女孩的那刻。」
顏訥說,自己多少懷有罪咎感,覺得和阿婆說的不夠多,沒有多聆聽阿婆述說長期的壓抑與委屈,但他也認為,「離災難現場越近,越容易有無法被說明的空白填在那裡,這也是二二八事件的家屬容易發生的事情,自己也在想不去問阿婆家裡發生什麼事情的矛盾在哪裡。」
顏訥說,二二八事件發生後,張家子孫紛紛在阿太詹金枝要求下,離開鳳林的太古巢農園到國外,張玉蟬數度有機會離開,但仍選擇用剩下的生命守護破掉的家園,述說家族的故事。「身為第四代,非常慚愧對這段歷史瞭解的很晚,但總有一些事情可以做、可以挖掘,我要跟外婆說,你的工作結束了,剩下來是我們的事。」
金曲歌手林生祥也在晚間上台演出,他說:「今天是個紀念與悲傷的日子,許多家庭在這天會想起這段傷心的往事」,因此唱起許多與親人有關的歌,林生祥在台上呼籲大家:「有空做一些功課,翻一翻這些歷史,我大學時讀到這段歷史時覺得很震撼,因為教科書都沒有教,這完完全全改變了我對政治的看法,歷史還是很重要的。」
延伸閱讀:【二二八.客家】憶殉道仁醫張七郎 三媳張玉蟬嘆:屈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