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廖文琪

客家人文攝影計畫

生活在什麼都可能卻又無奇不有的網路世界,資訊的傳播、訊息的解讀,某個程度影響並決定了我們如何看待世界。一台有網路的行動裝置便能參與世界的變動,任何事件乃至耳語皆能在一瞬間擴散,在終端另一頭的我們,主動、被動地接收真假難辨的數位訊息和資料。

2021年底著手草擬「客家人文攝影計畫」,以為客家造像、為客家立傳、為客家顯影為核心,透過攝影專輯、攝影展、全球性圖像雜誌等媒介,開啟新向的客家視覺文化學,題材多元影像創作的內容傳播,與更廣大的閱聽者互動、對話,吸引新世代透過影像重新認識客家。

視覺傳播中的客家

基金會以視覺媒介打開大眾對客家的認識,策劃客籍攝影家雙人展「位所」攝影展,企圖以新的影像視角,開啟理解客家的新向度,客家庄與時俱進的文化表現,攝影紀實內蘊深層的情感結構,有攝影師以某種對影像的偏執,參與著巨大世界變換的歷程。

為期近七個月的葉裁、梁國龍的作品展覽,即將於2月28日謝幕的此時,近2萬參觀人次,間接地引動了傳播媒體如何迎向客家刻板形象、跨世代觀點及視覺認同等面向的議題;因此,透過傳播載體生成的影像及詮釋,值得社會大眾給予更多的關注、公共討論及反思。

攝影家心眼的居所

認識葉裁老師逾十年,拙於論述式言詞的他,策展之初在思索主論述時,翻閱已出版書籍、紀錄片及無數次訪談,及往返聯繫過程閒談的機緣,隨著接觸繁頻益發對如何談他的作品,如何將其攝影實踐放回特定時空脈絡來處理懷揣不安,展覽籌備在即,最後將展覽定位在研究初探來發展,以大事記拉出葉裁重要記事,其生命幾乎與攝影重疊等長的人生路。

葉裁相機揹在肩上一輩子,為人低調憨實淡泊如日,論及攝影動機、技術及詮釋,除了必要的人事時地物線等線索描述,並無過多的言語修辭,他以無比的耐心將目光銳利的黃金歲月及心力交託給自然光,與等待下一個快門的絕佳時機;葉裁鏡頭下人情景物的鄉土性,從20世紀跨越到21世紀,一幀幀作品再現持續複寫、重新定義著客家的柔韌生命力。

超越機械理性及眼球運動的新向度

行囊輕便的梁國龍,不時獨自帶著膠捲揹起相機出門,騎摩托車慢慢走在熟悉不過的小路山徑,捕捉觸動他的一瞬。從前孩子們還小時,每年會全家一起旅行,以客家莊為停駐點,將原本生活拉到另一個說著客語卻鮮少有觀光客的村落,總是要待上一段時間,感受當地的生活氛圍,呼吸屬於那裡的空氣味道,孩子們能有充裕的時間午睡,而相機成了次於生活的旅行紀錄。對生活、對人群、對地景物候、對移工等細微變化的觀察,安靜而敏銳的特質盡藏於「行板」系列作品裡。


於是,觀看這幅三分田的作品,影像傳達了三分田之人與土地的緊密牽繫,一則正發生在客家莊的男人生命故事,也簡樸到可以視三分田為當代生活依歸位所,留給觀眾填補新的情感篇章。

葉  裁個展:111年8月8日-111年10月31日

梁國龍個展:111年11月15日-112年2月28日

◇地點:臺灣客家文化館 第二特展室(苗栗縣銅鑼鄉銅科南路6號)

◇指導單位:客家委員會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客家公共傳播基金會

◇協辦單位:客家委員會客家發展中心

◇策展單位:擷果創意

◇攝影作品:葉裁 ⓒ 2022 Ye Cai、梁國龍 ⓒ 2022 Liang Kuo-l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