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台源、何柏均、江芮敏/土耳其報導】土耳其強震死亡人數已超過2.2萬人,造成數10萬人流離失所,《客新聞》在阿德亞曼災區直擊,許多民眾因房屋倒塌而躲在車上或是搭帳篷,除了害怕地震來襲的恐懼,更忍受夜間零度的低溫。許多災民流離失所,前往附近公園、與大學避難,阿德亞曼大學內設立災民收容中心,已建立了超過上百個帳篷、收容將近千名的災民。

《客新聞》與講客廣播電臺採訪團隊直擊位於阿德亞曼大學的災民收容中心,這是位於阿德亞曼省兩個災容中心之一,外界物資源源不絕的運進來,包括水、食物、保暖衣物、藥品等。軍方與志工以接力的方式,忙著把大卡車上的貨物卸下。

土耳其阿德亞曼災民收容中心設置了上百著帳篷,每個帳篷住10多人,共有上千災民。何柏均攝
土耳其阿德亞曼災民收容中心不斷有物資運抵,在民與軍方協力處理物資。何柏均攝
物資運抵後,土耳其阿德亞曼災民收容中心的災民暫時解決飲食問題。何柏均攝

原本住在附近的一對敘利亞籍男子巴爾費(Barfi),在地震發生後,帶著庫德族的妻子一家五口躲到大學內,他們向《客新聞》表示,原本前兩天沒有救援帳篷,只好露天打地鋪就睡,所幸地震兩天後分配到帳篷,與另一個家庭共12人擠在一個帳篷內,入夜後溫度低於零下,除了擔心餘震隨時發生,更要忍受低溫的襲擊。

地震後的第五天(2月11日),趁著陽光溫暖,巴爾費夫婦帶著3歲與8歲的小女孩在外曬太陽取暖,記者獲得他們同意後進入帳篷。記者發現,帳篷內雖然是鋪棉材質,但仍會有寒風滲入,由於土耳其冬季夜間低溫可達零下,只能靠著內部火爐(土耳其語soba)生火取暖,再裹著好幾層毛毯才能入睡。

《客新聞》在災容中心內還碰到另一對14、15歲年輕的土耳其女孩妮姍與艾雪,因地震發生後逃難到這裡,彼此年齡相近才因此結識,但逃難時什麼東西都沒帶,在物資中心找到一雙皮鞋穿上,希望能尋求交通工具後可以前往沒有地震災害的省分避難。

現場還有土耳其紅新月會(註:同紅十字會,為穆斯林國家中第一個使用紅新月的標誌)的志工依據災民需求發放藥品、尿布,另外一旁也發放食物、水與衣物等。目前阿德亞曼大學有多國搜救隊進駐,包括美國、中國,以及不少土耳其民間自發單位,希望能給災區最大幫助。

土耳其紅新月會志工阿德亞曼災民收容中心分送食物。何柏均攝
土耳其紅新月會志工在災民收容中心分送食物。何柏均攝
敘利亞籍男子巴爾費帶我們進入帳篷,讓我們了解居住環境,每個帳篷內雖有暖氣,但入夜寒風刺骨,得蓋多件毛毯才能保暖。何柏均攝
這個狹小的帳篷擠了12個人。何柏均攝
小孩趁著陽光溫暖,到戶外曬太陽。何柏均攝
孩童天真地玩耍,不知道大人的惆悵。何柏均攝
住在土耳其阿德亞曼災民收容中心的孩童,趁好天氣到戶外嬉戲。何柏均攝
敘利亞籍男子巴爾費一家人到土耳其阿德亞曼災民收容中心避難。何柏均攝
許多人趁好天氣在收容中心曬太陽。何柏均攝
外面物資不斷送到阿德亞曼災民收容中心。何柏均攝
物資充裕,災民至少不用擔心飲食問題。何柏均攝
土耳其阿德亞曼災民收容中心不斷湧入災民,帳篷陸續搭建中。何柏均攝
土耳其阿德亞曼災民收容中心成為在民暫時的庇護所。何柏均攝
土耳其阿德亞曼災民收容中心。何柏均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