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台源/綜合報導】元宵節要幹嘛?當然是看燈會!2023台灣燈會即將在星期天(5)登場,在松山文創園區的「源展區」設置多件客家、原住民與新住民意象燈飾作品,北市客委會更針對11件客家意象的主題燈飾拍攝實景影片,並配上四縣腔、海陸腔,讓大家可以沉浸在客語環境中,感受前所未見的客家藝術之美。
「光源台北・2023台灣燈會在台北——源展區」範圍達168公頃,共有4大展區、1座主燈、6座副燈,預計串聯北市12個行政燈區,展出300件以上作品。2月1日至4日為試營運,5日至19日正式營運,展期每天下午5時至晚間10時亮燈。其中,「源展區」強調多元共融,有超過20件新住民、客家及原住民族作品,利用不同族群語言文字、音樂旋律與圖騰符號所創作的燈飾。
客家主題燈飾作品以客家詩人杜潘方格、利玉芳、張芳慈的詩作為發想,轉化成藝術燈作與互動作品,串聯起現代與傳統生活,連接了過去與現代客家女性堅毅個性,共同交織在台北城的夜空。燈區現場除了精彩作品展出之外,更有AR體驗邀請大家一起跟作品互動,讓大家從更豐富多元的角度感受伶俐的客家氣質。
臺北市客家事務委員會透過臉書分享了「源展區」燈區實景影片,介紹燈會作品也共同推廣客語和對話教學,每個影片都搭配上了四縣腔、海陸腔的客語語音導覽,以及展品的華語、客語介紹,希望各界可以「看花燈學客語」,透過影片了解燈飾的背景故事,並且體驗不同氛圍的客家文化。
「源展區」策展人鍾永豐、邱誌勇以「伶俐」詮釋台北城市中養藏的客家氣質。策展理念指出,當客家人從農村進入城市生活後,傳統建築、音樂、語言、衣著等生活習慣也許已式微於現代社會,但是承襲父輩母輩面對生活的堅毅精神,多工處理家族、農務與人際關係的俐落幹練,使得客家文化中隱含著一種可名之為「伶俐」的特質,也蘊含在現代客家美學之中。
「源展區」除了副燈及多元主題燈飾作品外,還有超過80場次精彩展演天天輪番上陣。位於松菸1號倉庫「多元舞台」,以「多元共融」為概念,涵括客家、原住民族、新住民族等表演團隊,其中包括金曲客家歌王黃連煜、謝宇威、歌后楊淑喻、米莎,曾拿下最佳客語專輯的春麵樂隊、羅思容,以及黃宇寒、邱淑蟬、徐哲緯、羅茵茵、劉阿昌&打幫你樂團、彤溫岑二重唱、山狗大後生樂團與來自聖露西亞的韋喆等歌手都將參與演出。
以下是北市客委會針對展品所拍攝的語音導覽影片,分四縣腔與海陸腔,點選播放後,各展品的介紹影片將連續播放。